茶文化及茶艺茶道培训课件

茶文化及茶艺茶道培训课件

ID:21990065

大小:18.04 MB

页数:143页

时间:2018-10-18

茶文化及茶艺茶道培训课件_第1页
茶文化及茶艺茶道培训课件_第2页
茶文化及茶艺茶道培训课件_第3页
茶文化及茶艺茶道培训课件_第4页
茶文化及茶艺茶道培训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茶文化及茶艺茶道培训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茶文化知识目录一、茶史二、茶叶种类三、中国茶道起源及演变四、三大茶类冲泡流程一、茶史茶的起源茶的传播制茶史饮茶史茶的起源茶树的起源饮茶发源的时间和地点饮茶方式的发明茶树的原产地之争茶树原产印度的笑谈证据:我国古老野茶树云南临沧市凤庆县小湾镇锦绣村香竹箐世界“茶王之母”树粗5.82米,树干直径1.85米千家寨2700余年野生古茶树思茅干径1.2米普洱县板山千余年野生古茶树普洱县困卢山千余年野生古茶树澜沧县邦崴千余年过渡型古茶树景东县花山400余年栽培型古茶树秧塔景谷县民乐大白茶(白芽)400余年栽培型古茶树普洱县困卢山

2、400余年栽培型古茶树镇沅县千家寨万亩野生大茶树群落普洱县困卢山寨边栽培型古茶树林古茶树上的茶花饮茶的发源时间神农时期西周时期秦汉时期饮茶发源地点西南说四川说云南说川东鄂西说江浙说饮茶方式的发明祭品说药物说食物说同步说茶的传播茶在中国的传播茶在国外的传播巴蜀是中国茶叶的摇篮(先秦两汉)长江中游或者华东地区成为茶叶中心(三国西晋)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茶业的发展(东晋南朝)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中国茶叶生产和技术中心(唐代)茶叶中心由东向南移(宋代)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最澄禅师从我国研究佛学回国带回茶种宋代,日本荣西禅师来学习佛经

3、,带回茶子并根据我国寺院饮茶方法,制订了自己的饮茶仪式。明代郑和下西洋也使茶叶输出量大量增加。明神宗万历35年(1607年),荷兰传贩我国茶叶至欧洲1631年,英国的威忒船长首次从中国运去大量茶叶1780年,英国和荷兰人开始从中国输入茶子在印度种茶到19世纪,我国的茶叶传播几乎遍及全球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从蒸青造型到龙团凤饼从团饼茶到散叶茶从蒸青到炒青从绿茶发展至其他茶类制茶史黄茶的产生黑茶的出现白茶的由来和演变红茶的产生和发展青茶的起源从素茶到花香茶饮茶史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仅仅是把茶叶当作药物。至秦汉时,人们创造了“

4、半茶半饮”的制茶和用茶方法,即不直接烧煮鲜叶,而将制好的茶饼在火上灸烤,然后捣碎研成细末,冲入开水,再加葱、姜、橘子等调和。到唐宋时期,饮茶之风大盛,当时人们最推崇福建的建溪茶,这种压成团饼形的茶,制作十分精巧,茶饼的表面上分别压有龙凤图案,称为“龙团凤饼”。饮茶时先将团茶敲碎,碾细,细筛,置于盏杯之中,然后冲入沸水,这就是所谓的“研膏团茶点茶法”。到了明代,太祖朱元璋有感于制作龙团凤饼劳民伤财提倡芽茶,即散茶叶了。从此人们不必将茶先压饼,再碾末,而是直接在壶或盏中沏泡条形散茶,使饮茶的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明清后,饮茶

5、方式出现两大特点:品茶方法日臻完善而讲究;出现了六大茶类,品饮方式也随茶类不同而又很大变化,同时,各地区由于不同风俗,开始选用不同茶类。陆羽与《茶经》陆羽其人《茶经》包含哪十节?《茶经》源具造器煮饮事出略图一之源,谈茶的性状、名称和品质;二之具,讲采制茶叶的用具;三之造,谈茶的种类和采制方法。四之器,介绍烹饮茶叶的器具。五之煮,论述烹茶的方法和水的品质;六之饮,谈饮茶的风俗;七之事,汇录有关茶的记载、故事和效用;八之出,列举全国重要茶叶产地和所出茶叶的等地;九之略,是讲哪些茶具、茶器可以省略;十之图,即教人用绢帛抄《茶经

6、》张挂。按制造方法分类绿茶红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二、茶叶种类及特点绿茶类绿茶的质量特征:在初制时采取高温杀青,制止酶对茶多酚的氧化。所以绿茶具有色绿汤清的特点。按照杀青的方法分类蒸杀青、炒杀青按照干燥的方法分类炒青、烘青、晒青根据杀青和干燥方式的不同把绿茶分为四类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晒青绿茶炒青绿茶由于在干燥过程中受到机械或手工操力的作用不同,成茶形成了长条形、圆珠形、扇平形、针形、螺形等不同的形状,故又分为长炒青、圆炒青、扁炒青等长炒青精制后称眉茶,成品的花色有珍眉、贡熙、针眉、雨茶、秀眉等,各具不同的品质特征。圆炒

7、青:外形颗粒圆紧,因产地和采制方法不同,又分为平炒青、泉岗辉白和涌溪火青等。平炒青:产于浙江嵊县、新昌、上虞等县。因历史上毛茶集中绍兴平水镇精制和集散,成品茶外形细圆紧结似珍珠,故称“平水珠茶”或称平绿,毛茶则称平炒青;扁炒青:因产地和制法不同,主要分为龙井、旗枪、大方三种。烘青绿茶1.普通烘青:这是大宗产品,主要供窨制花茶的茶坯。多以产地命名,主要有浙烘青、闽烘青、皖烘青、湘烘青等2.黄山毛峰3.太平猴魁4.蒙顶甘露5.信阳毛尖6.六安瓜片晒青绿茶亦称“晒青”。鲜叶经杀青、揉捻后利用日光晒干的绿茶。主产于云南、四川、贵

8、州、广西、湖北、陕西等地。多用产地命名如:“滇青”、“陕青”、“川青”、“黔青”、“桂青”等。以云南大叶种的品质最好,称为“滇青”;其他都不及滇青。大多用作制造紧压茶的原料,如湖北的老青茶是制造“青砖”的原料,云南、四川的晒青茶是加工“沱茶”、“饼茶”、“康砖”的原料。蒸青绿茶蒸青是利用蒸汽量来破坏鲜叶中酶活性,形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