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因何越减越负

减负因何越减越负

ID:21994417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6

减负因何越减越负_第1页
减负因何越减越负_第2页
减负因何越减越负_第3页
减负因何越减越负_第4页
减负因何越减越负_第5页
资源描述:

《减负因何越减越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减负因何越减越负减负政策从提倡到实施已持续多年,虽然不少相关的政策制定并执行了,但减负实施的效果如何?减负因何越减越负?本文从认识论的角度对减负政策及减负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的相关过程进行分析,揭示减负越减越负的原因,以期提供借鉴。  关键词减负政策识论分析  :G520:A:1002-7661(2011)08-0009-02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以及各方面人士多次呼吁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仅在1985年至2000年期间,中央下达49次“减负令”,近年来教育部也在不断强调“减负”,2009年1月5日,温家宝总理题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文章在各大媒体刊登,文章突出

2、强调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意义,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作为重要议题之一,将减负话题再次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减负之风愈刮愈猛,那减负的效果如何呢?不少中学生在减负后感到放松的同时却萌生了一种焦虑的情绪,他们更多的是为自己今后的发展而感到焦虑,甚至有些学生主动要求上自习,补习功课;大部分家长对此是持怀疑态度,“减负了孩子将来考不上好高中,上不了大学怎么办?”为此,明则减负,实则家长东奔西走为孩子买辅导用书,给孩子额外加大作业量;从学校教师来看,自习取消了,却旁敲侧击告诫孩子该复习什么课本,该购买什么

3、辅导书,却是另外一种做法。最终的结果是:减负越减越负,家长不领情,忧心忡忡,孩子的负担越减越沉重,学生减负令屡屡成空文。  减负为何越减越负?笔者将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减负政策,对减负政策的执行过程,即各群体的理性思维的角度来看减负政策。  一、从沟通理性分析减负政策的制定  首先我们必须从减负政策的制定入手,减负政策的制定是“策略行动”还是“沟通行动”,显然减负政策的制定是一项多方利益群体会涉入其中的沟通行动,沟通工作做不好就势必会影响到政策的执行。社会世界对于沟通者们而言,是主体与主体的交互主观的世界。行动者们通过沟通以达成一致的理解,来协调他们的计划。笔者认为,在

4、减负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涉及政策制定者教育部门,政策执行对象中小学生群体,政策利益相关者学生家长、学校、教师等等。因此,这些利益群体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达成一致的理解才能更好地执行政策。  沟通理性认为,言说者和听者沟通必须有正当、认可的规范,是沟通得以有效;言说者必须真诚地表达他们的意向,使得听者能够相信他所说的话。而对于这项政策,学生及学生家长、学校及教师、教育部门及政策制定者对此抱有的却是不同的看法,即他们对减负政策的认识没有达成共识,设想对一项政策首先执行者在认识上就对此持有不同看法,那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可想而知必然会形成不同的结果。  因此笔者认为,政策制

5、定之前的沟通非常重要,排除一些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对他们进行相关的信息了解,让他们充分认识减负政策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充分提高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社会发展现状对创新人才的需求,现在的人才培养方式已经不适合社会前进的步伐。只有大家统一了认识才可能形成认同,减负在实施的过程中相对也不会有太大的阻碍。  所以在教育政策上需要恢复沟通理性,保证非专业人员能够得到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只有合理有效的沟通,才能制定出一项各利益群体都认同的并可有效执行的政策。  二、从工具理性看减负政策的执行  减负令推行后,很多家长开始为孩子东奔西跑咨询辅导班、家教、提高班

6、等。奔波于各大新华书店买复习资料、奥数等等,为的是让孩子在家中多学点知识以好应付高考;“我要去做作业,是自愿的,老师没组织,中午做完了作业,晚上可以多点复习的时间。”这是来自一个初中孩子的心声;而对于校方,要求家长协助监督学生的作业,把学生的回家作业变成“课外作业”暗示家长给孩子增加习题量,书面作业变成了口头作业。  从政策的实施过程来看,不同的利益群体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可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可以说他们在实施的过程中对减负政策的贯彻与执行只是一定程度上的敷衍了事,减负前该怎样的还是怎样,只是变换了一种形式而已,减负并未阻止他们奔赴教育的应试之路。  可以理解

7、,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是沿着这样的路走的,此岸是严格的考试制度,彼岸是辉煌的大学之门,要想到达彼岸必须跨过重重困难,通过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才有可能实现彼岸的辉煌。中国有句古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十年寒窗只为求一生功名,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自然逃不出应试教育的束缚,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这对于学生自身而言就领悟不到学习的乐趣,所以可以理解学生及家长还有老师们采取不配合的态度是有根源的。  另外,宏观把握减负政策的实施过程,很容易理解利益群体在减负政策实施过程中是依靠工具理性做支撑的。工具理性,是透过对周围环境和他人之客体行为的期待所决定的行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