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库岩溶渗漏分析

某水库岩溶渗漏分析

ID:22032045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6

某水库岩溶渗漏分析_第1页
某水库岩溶渗漏分析_第2页
某水库岩溶渗漏分析_第3页
某水库岩溶渗漏分析_第4页
某水库岩溶渗漏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某水库岩溶渗漏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某水库岩溶渗漏分析摘要:某水库是一座以农田灌概为主,兼顾村镇供水、养殖为一体的综合性效益的旁引屯蓄的水利工程。根据库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分布、地质构造类型、岩溶发育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将库坝区左岸分为3个区域、右岸为1个区域进行渗漏综合分析评价。文章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渗漏处理政策与处理措施。关键词:水库;岩溶;渗漏处理中图分类号:TV6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9-0173-021工程概况该水库是一座以农田灌溉为主,兼顾村镇供水、养殖为一体的综合性效益的旁引屯蓄的

2、水利工程。水库径流面积27.9km2,多年平均产水量1451万m3,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1671m,总库容1400万m3,最大坝高80m,坝顶高程1674m,兴利库容1120.92万m3,防洪库•容215.65万m3,死库容63.43万m3。2岩溶发育特征分布于水库中的(T3d2)灰岩层两侧均为相对不透水的(T3nn)页岩与(T3dl)玄武岩,岩溶水补给区面积较小,地形高差不大,地下水水量较小,活动弱,以顺层溶蚀为主,地表揭露的少量溶洞也以顺层发育为主,规模不大,溶洞表面洞径约1.5m,洞深仅2.0〜2.

3、5m,即变成溶蚀裂隙,无水流。分布于右岸广大地区及左岸玉明珠山体的(T2h、Pl)白云岩、灰岩中的岩溶水,补给区面积大,地形高差相对也较大,地下水水量较大,活动性强,地下水类型为孔洞裂隙水,以顺层溶蚀为主,岩溶发育较强,地下水多以泉的形式沿与相对不透水岩层接触带出露。3水库渗漏条件分析从水库地形条件分析,左岸地表分水岭最低高程约1750m,库尾地表分水岭高程约1900m,右岸地表分水岭最低高程约1800m,均高于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1671m,地形封闭条件良好。库区发育北东向的断层F9、fl及北北东向断层

4、F17,其中F9出露在库水位以上,fl及F17局部被库水淹没。北北东向断层F17,分布在库区中下段,与河床大角度斜交,以F17其为界,F1断层分布在其上游右岸1700m高程以上;fl断层分布在其左岸下游。4水文地质条件在河床及两岸广泛分布的(T3nn)页岩、泥岩夹砂岩为裂隙含水岩组,其上部强风化带厚度9.4〜38m,渗透系数1.0E-04cm/s〜6.87E-04cm/s,属中等透水层;弱风化泥页岩渗透系数9.41E-05cm/s〜6.82E-06cm/s,属弱透水层。该岩组中地下水埋深16.0〜26.

5、5m,随地形从河床往两岸逐步抬升,为相对不透水层。5水库渗漏评价根据库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分布、地质构造类型、岩溶发育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将库坝区左岸分为3个区域、右岸为1个区域进行渗漏综合分析评价,左岸3个区域分别为:I区从库尾到F17断层;II区为F17断层与fl断层之间组成的三角体;III区为fl断层以右(南东侧)。5.1左岸①I区:I区地下水分水岭高程高于水库正常蓄水位。本区岩层为单斜构造,基本平行河流,且倾角达50〜70°,(T3dl)玄武岩为稳定的隔水层,虽然库水位以下存在(T3d2)灰岩、

6、含燧石结核灰岩构成的岩溶裂隙含水岩组,但其两侧均分布有连续完整的隔水层,因此本区水库不会向左岸南碰河产生渗漏问题。①II区:II区为F17断层与fl断层之间组成的三角体,分布在左岸坝址上游0.25〜1.0km地段。因为(T3dl)玄武岩隔水层与(T3d2)灰岩透水层均被fl断层切断,而断层右侧为(T3nn)隔水层,因此,库水进入(T3d2)灰岩、含燧石结核灰岩构成的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后沿溶蚀裂隙运移到fl断层后,地下水只能沿断层带绕过(T3dl)玄试岩带进入左侧的(T2h)白云岩岩溶含水层中,从而在II区

7、造成水库向左岸产生渗漏,渗漏通道即为fl断层带,由于fl为正断层,张性裂隙较发育,预计渗漏形式以裂隙性渗漏为主,但不排除局部沿fl断层产生管道性渗漏。②III区:III区为(T3dl)玄武岩被fl断层切断处到坝址间约250m长的库段。(T3nn)地层位于fl断层上盘,岩体较破碎,其上部强风化带为中等透水性,厚度14.5〜49.7m,下部弱风化带岩体为弱透水性。本区地下水埋深17.2〜32.2m,水力坡降为0.27〜0.32,正常蓄水位1671m处地下水位高程约1640m,低于正常蓄水位约31m。由于本区

8、上部岩层具中等透水性,地下水位低于正常蓄水位,而导水断层及其左侧的(T2h)白云岩透水层距库边很近,地下水渗径短,因此III区存在库水沿上部强风化岩体产生裂隙性渗漏问题。5.2右岸水库正常蓄水位1671m处右岸距低邻谷小勐统河最近距离约12km,小勐统河河底高程1200〜1300m,低于正常蓄水位。库区右岸为高山大岭,分水岭雄厚,玉明珠河与小勐统河之间无低于水库正常蓄水位1671m的沟谷。由于断层及褶皱影响,各地层重复出露,正常蓄水位以下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