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和预防的控制

医院感染和预防的控制

ID:22037169

大小:8.43 MB

页数:100页

时间:2018-10-22

医院感染和预防的控制_第1页
医院感染和预防的控制_第2页
医院感染和预防的控制_第3页
医院感染和预防的控制_第4页
医院感染和预防的控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和预防的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础护理学第四章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陈荣凤学习目标掌握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隔离消毒原则熟悉各种物理、化学灭菌方法了解医院感染的分类、形成的主要因素及预防措施,各种隔离的种类能正确使用常用化学消毒剂,能完成各项无菌技术操作和隔离技术操作具有无菌和隔离观念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工作认真、求实,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重点难点重点各类清洁、消毒、灭菌的方法无菌技术隔离原则难点医院感染的判断及预防各项无菌技术各项隔离技术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人多病人抵抗力下降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护士操作不当-------工作中严格无菌操作没有隔离措施-------采取正确有效的隔离措施未做好清洁

2、、消毒、灭菌----严格按照要求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医院感染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第三节无菌技术第四节隔离技术第一节医院感染一、概述二、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三、医院感染发生的促发因素四、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HAI--医院获得性感染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在医院内获得感染并出现症状。一、概述医院感染的内涵1.发生地点:医院内2.对象:一切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主要对象--住院患者3.表现:出现感染的症状医院感染的分类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致病菌来自于环境或其他疾病病人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病原体来自于病人自身携带感染链易感宿主感染源传播途径特点:同时存在相互联系二、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三、医院

3、感染发生的促发因素主观因素医务人员对感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未严格执行无菌和消毒隔离客观因素制度抗生素的滥用侵入性诊疗手段增多环境污染严重易感人群增多四、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建立体系--三级监控加强宣传教育健全、落实规章制度布局设施科学加强教育,履行职责医院感染有哪些分类?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和常见的促发因素有哪些?如何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课后小结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一、概念二、清洁法三、消毒灭菌的方法四、医院日常的清洁、消毒、灭菌五、消毒供应中心(室)一、概念用物理的方法去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及部分微生物的方法。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而非杀灭微生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除细菌芽孢外的各

4、种病原微生物的过程。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的过程.清洁消毒灭菌特殊污渍的处理碘酊污渍--乙醇或维生素C甲紫污渍--乙醇或草酸擦拭陈旧血渍--过氧化氢溶液浸泡后洗净高锰酸钾污渍--维生素C溶液或0.2%~0.5%过氧乙酸溶液二、清洁法(一)物理消毒灭菌法1.热力消毒灭菌法2.光照消毒法(辐射消毒)3.电离辐射灭菌(冷灭菌)4.等离子体灭菌法5.空气净化6.微波消毒灭菌法7.超声波消毒法三、消毒灭菌的方法1.热力消毒灭菌法原理:利用热力作用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变性,酶失活,直接损伤细胞壁和细胞膜,从而导致细菌死亡。分类:干热由空气导热,传热较慢。湿热由空气和水蒸气导热,传热

5、快,穿透力强。适用:无保留价值的污染物品;某些金属和搪瓷类物品,在急用时也可用之。分类:1.焚烧法2.火焰烧灼法3.酒精燃烧法(1)干热消毒灭菌——燃烧法(1)干热消毒灭菌——干烤法利用特制的烤箱,通电升温,其热力传播与穿透主要靠空气对流与介质传导,灭菌效果可靠。适用对象:(耐高温不耐湿)玻璃、金属、搪瓷类物品、材料器械、油脂及各种粉剂(2)湿热消毒灭菌法——煮沸消毒法特点:将水煮沸,经5~10min可达到消毒结果,1~3h可达到灭菌效果消毒时间从水沸后开始计时海拔每增高300M,应延长煮沸时间2分钟1.煮沸消毒前物品必须清洗干净2.物品一般不超过消毒容器容量的3/43.玻璃器皿冷水或

6、温水放入,橡胶制品用纱布包好水沸后放入4.有轴节的器械和有盖的容器应先打开5.消毒物品的各面都应该和水接触6.水沸后开始计时,中途加入物品从第二次水沸后开始计时(2)湿热消毒灭菌法——煮沸消毒法原理:利用高压及饱和蒸汽的高热所释放的潜热灭菌。压力102-137KPa,温度121-126℃适用: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物品(2)湿热消毒灭菌法——压力蒸汽灭菌法常见压力蒸汽灭菌器原理:在灭菌前先抽出灭菌器内冷空气,形成负压,再输入蒸汽使蒸汽迅速透入物品结构:除高压蒸汽灭菌器装置外另加真空泵灭菌条件:蒸汽压力可达105Kp,温度达132℃,时间4~5min(2)湿热消毒灭菌法——预真空高压蒸汽

7、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A、物理监测法B、化学监测法C、生物监测法物理监测法将温度计汞柱甩至50度以下放入包裹内灭菌后检视其读数达到灭菌温度灭菌效果可靠否灭菌效果不可靠化学监测法原理:指示管内的化学物质(指示卡)在一定的温度下,持续一定的时间将会变色。放于物品包中央取出指示管(卡)判断是否达到灭菌灭菌特点:为最可靠的监测法原理:利用对热耐受力较强的非致病性嗜热脂肪杆菌芽孢作为指示剂,制成菌纸片及芽孢指示管。生物测试法(1)日光暴晒法(2)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