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抗倭海战中武器装备的比较研究

明朝时期抗倭海战中武器装备的比较研究

ID:22039535

大小:5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6

明朝时期抗倭海战中武器装备的比较研究_第1页
明朝时期抗倭海战中武器装备的比较研究_第2页
明朝时期抗倭海战中武器装备的比较研究_第3页
明朝时期抗倭海战中武器装备的比较研究_第4页
明朝时期抗倭海战中武器装备的比较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朝时期抗倭海战中武器装备的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明朝时期抗倭海战中武器装备的比较研究[摘要]明朝兵书——郑若曾《筹海图编》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海防专著,然而在我国军事研究史上却鲜为人知。其中记载了很多关于抗倭战争中中日双方武器装备的比较情况,主要将武器装备分为兵船和兵器两大类进行分析,通过对比把握敌情,从而制定能够克敌制胜的战法。文章以《筹海图编》为材料,对明朝时期抗倭海战中双方的武器装备进行对比梳理,得出武器装备的先进是明朝取得抗倭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的结论。至于中方的武器装备为何在后来的时代变迁中变得越来越落后于日方,直至在甲午战争中走向惨败?文章的研究也将起到一定的源头探索作用。[关键词]明朝时期;《筹海图编》;抗倭战

2、争;武器装备;比较研究武器装备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战略战术的制定,同时,武器装备的先进与否往往也直接决定了战争的成败。明朝抗倭海战中所运用的武器装备主要分为舰船和冷热兵器两大类。一、舰船的比较日本当时的舰船不论是制造技术、容量大小还是数量多寡等都远远比不上中国,永乐时郑和下西洋足可以证明这一点。首先在取材制造方面,日本的技术方法逊于中国,《筹海图编》载:“日本造船与中国异,必用大木取方,相思合缝。不使铁钉,惟联铁斨,不使麻筋、桐油,惟以草塞罅漏而已。费功甚多,费财甚大,非大力量未易造也。”[1](p201)而中国方面的舰船以福船和广船为主体,“福船高大如楼,可容百人。其底尖,其

3、上阔,其首昂而口张,其尾高耸。设柁楼三重于上,其傍皆护板,裼以茅竹,坚立如垣。”[1](p862)广船则“视福船尤大,其坚緻亦远过之。盖广船乃铁栗木所造,福船不过松杉之类而已。二船在海若相冲击,福船即碎,不能当铁栗之坚也。倭彝造船,亦用松杉之类,不敢与广船相冲。”[1](p857)因此,倭寇舰船“其形卑隘,遇巨舰难于仰攻,苦于犁沉,故广船、福船皆其所畏。”[1](p201)由此可见,由于双方舰船质量的差异,倭寇舰船不敢与中国的巨舰直接对抗。其次在容量体积方面,双方也有很大的悬殊,倭寇的舰船“其大者容三百人,中者一二百人,小者四五十人,或七八十人。而广船旁陡如垣,尤其所畏者也。其船

4、底平,不能破浪。”[1](p201)船小还决定其不能带足够的淡水,如“凡倭船之来,每人带水三四百斤,约七八百碗。每日用水五六碗,极其爱惜,常防匮乏也。水味不同,海水咸不可食,食则令人泄。故彼国开洋,必于五岛取水。将近中国,过下八山、陈钱山之类,必停舶换水。”[1](p202)因此,这再次映证了“御海洋”中守海岛的必要性。最后,倭寇舰船的适航性也比中国的差很多,因为“其布帆悬于桅之正中,不似中国之偏;桅机常活,不似中国之定,惟使顺风。若无风、逆风,皆倒桅荡橹,不能转戗。”[1](p202)因此,倭寇横渡大海来犯,必然会选择顺风的有利时期,即东北风或东风盛行的季节。而我国沿海属季风气

5、候,冬季多北方或西北风,且风力较大,不利于倭寇木帆船的航行;夏季则多南风,对倭寇而言属逆风,更是与之相悖。因而其最佳出洋的时期在每年春季和秋季汛期之时。针对这种情况,郑若曾建议明政府要因时制宜的采取相应措施,对春秋季节需重点防范。二、兵器的比较日本因其舰船制造技术水平的低下及其武士道精神的崇尚注定其擅于陆战而非海战。故其最常用的兵器便是刀,中国统称为“倭刀”。其刀“大小长短不同,立名亦异。每人有一长刀,谓之佩刀。其长刀之上又插一小刀,以便杂用。由一刺刀,长尺许者,谓之解手刀。长尺余者,谓之急拔,亦刺刀之类,此三者乃随身必用者也。”[1](p203)充分了解其兵器特点后,中国方面便

6、可以针对性的创造出与之相克的兵器,如戚继光发明的“狼筅”。“制筅之法,用茅竹长而多簹者,末锐包铁,如小枪,两傍多刺。其刺每支以火慰之,一直一钩。其直者如戟,钩者如矛。然后以熟桐油灌之,敷以毒药,锋利难犯,乃杀倭之利器也。”[1](p951)因此,倭刀并不可怕,只是倭寇一贯的残暴掠夺性让人望而生畏,《筹海图编》对此进一步指出:“善运刀者在前冲锋,可畏颇有限也。中国人不知,望之辄震而避焉。”[1](p203)除了上述冷兵器以外,明朝军队无论是海上舰船还是陆上士兵都配有大量火器,其种类繁多、用途广泛,主要分为燃烧性火器、爆炸性火器和抛射性火器。燃烧性火器如天坠炮、大蜂巢、火妖、火药桶、

7、飞天喷筒等。其[摘要]明朝兵书——郑若曾《筹海图编》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海防专著,然而在我国军事研究史上却鲜为人知。其中记载了很多关于抗倭战争中中日双方武器装备的比较情况,主要将武器装备分为兵船和兵器两大类进行分析,通过对比把握敌情,从而制定能够克敌制胜的战法。文章以《筹海图编》为材料,对明朝时期抗倭海战中双方的武器装备进行对比梳理,得出武器装备的先进是明朝取得抗倭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的结论。至于中方的武器装备为何在后来的时代变迁中变得越来越落后于日方,直至在甲午战争中走向惨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