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生活的伦理架构(上)

虚拟生活的伦理架构(上)

ID:22046492

大小:72.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6

虚拟生活的伦理架构(上)_第1页
虚拟生活的伦理架构(上)_第2页
虚拟生活的伦理架构(上)_第3页
虚拟生活的伦理架构(上)_第4页
虚拟生活的伦理架构(上)_第5页
资源描述:

《虚拟生活的伦理架构(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虚拟生活的伦理架构(上)所谓虚拟生活,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以X络(虚拟实在)为中介的生活。为什么说这只是一种最简单的理解呢?主要的原因在于,X络在我们面前所敞开的,不单单是一种硬件和软件组成的信息中介,而是一种令我们寻视和沉浸于期间的生活情境。有人也许会称之为技术化的生活情境,而实际上技术与人的生活形式密不可分,始终属于人的生活世界中的内在要素,反思生活世界与对技术进行哲学思考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因此,对技术进行哲学思考,也就是反思主体的生活,必须将主体纳入其中,反之亦然。有鉴于此,我将从海德格尔的"在世界之中存在"(又译或简称在世之在、在世界之中、在世,Being-in-the-uni

2、cation)不仅仅意味着消息的传递,更体现出文化的创造、陈述及其表达共同的信仰的方式[i]。也就是说,信息不只是信息量的流动,其中更蕴涵着历史情境,是需要主体去书写和解读的文本。对信息的习俗隐喻的分析引导我们重新思考X络空间的本质:我们必须从主体在世界中存在这一事实出发看待X络空间。从"在世"到"在X"现象学大师海德格尔认为,人这种存在者即此在(Dasein)的存在方式就是"在世界之中存在"[ii](being-in-the-unity)。共同体意味着共同存在、共同参与和共享意义,其先验生存论和社会本体论基于共在和交互主体性。有鉴于此,我们先简述共在、交互主体性和共同体的概念,再从

3、交互主体性(主体际性)层面讨论X络空间的特质。共在、交互主体性和共同体海德格尔一方面将"在世界中存在"作为人(此在)的存在方式,并指出此在就是我,其目的在于强调个人如何在与他人交往时保持自我独立性和独特性;另一方面,他又强调他人与此在本身具有同样的存在方式,此在的存在是"与他人共在"(Being-unicativeaction)之上[xxiii],他认为在理想的公共领域中,人们可以进行理想的交往行为,只按照那些通过所有交往者平等商谈并能够被普遍遵守的规则交往,因此任何人都可在没有任何强制的条件下,平等、自由地进行对话。这样,在公共领域中,交互主体性关系实际上就是摆脱了国家和市场等"非

4、交往因素"制约的主体间对话关系。X际共在:复制、虚拟和出位回到我们的主题,开始讨论主体际层面的X络空间,分析人们在X络空间中与他人共同存在(在X络空间中共在,X际共在)这种生活状态的特点。从共在的角度来看,主体和他人共在X络空间中。在上述三种共在方式中,"混同常人"的方式仍然是不可避免的:X络的商业化运作和大量复制行为使进入X络中的人有一种模仿他人行为的意趋。"X民"、"X虫"等刻板印象和BBS、聊天室等刻板行为,使进入X络空间者从一开始就有可能被迫屈就他人承受过的刻板模式;特别是"X龄"这一借喻意味着在X络空间中共在是一个日渐熟练得同他人一样的过程。由此揭示出在X络空间中共在的第一

5、个特点是复制:从X络内容到参与者,无一不在大众消费文化和从众心理的引导下进入复制循环,复本和原本之间的差异只不过是对复制行为的遮掩罢了。"越俎代庖"的方式却不会再存在。由于主体和他人的在场都是虚拟在场,任何主体都不太可能取代他人。由此揭示出在X络空间中共在的第二个特点是虚拟:所有的在场都是虚拟的,现实世界中刚性的权力结构在X络空间中难以直接发挥作用,任何越俎代庖的企图都无法贯彻到底。"超脱"的方式则是一种常见的选择:不是我不愿干预他人,而是难以干预他人。实际上,我仍然会诱惑他人成为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他人也可能反过来诱惑我,但是诱惑往往无效,最后只好选择自愿交往这种"超脱"方式。由此

6、揭示出在X络空间共在的第三个特点是出位[xxiv](dehors):主体和他人既在X上又不在X上,在线和离线不过是一念之间。复制、虚拟和出位揭示了主体际在X络空间中共在与在现实空间中共在的差异,换言之,在X络空间中共在使主体际关系的一些新的可能性得以展现。(1)复制意味着什么呢?或者说我为什么要复制他人的生活?在X络空间中,复制的实质是一种群体认同:每个人都透过文字建构自己的旨趣而不只是表达某种固定的身份,由于其所建构的旨趣实际上是某种想像,是归属于某一类的想像,结果就导致了复制。然而,复制一般只在小范围内运作,因为归属想像是排他的,任何意义的有效共享都是有范围的。所以复制并不意味着

7、绝对的齐一,例如,在X络空间中,X络社区/社群的复本是杂多的。(2)虚拟又意味着什么呢?虚拟的实质是间接在场。在X络空间中,主体先变成符号再相互作用。这将导致的一个哲学问题是离开了身体这种身份保证,主体际还能够获得普遍有效的认识吗?X络群体的杂多化使得人们必须重新思考什么是生活世界中的普遍有效性。换言之,主体际所追求的是大统一的公共理性,还是微观政治意味的不同文化的共处。(3)出位意味着什么呢?出位的实质是对X络空间的虚构性的反思。X络空间实际上是主体际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