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

ID:22076742

大小:60.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7

教研活动记录_第1页
教研活动记录_第2页
教研活动记录_第3页
教研活动记录_第4页
教研活动记录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研活动记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齐一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研记录暂无发布日期:2015-12-02浏览次数:394齐一小学教研活动记录时间3.4地点会议室负责人王莹学科品社年级教研级别大组出席对象及签名何琼、张文毅、金黎宏、顾珏峰、杜敏、奚明漪、龚琼,管娅芳、张晓雨、朱继红、倪培文、华佳玲、王燕勤、袁飞、王莹、沈晓露、顾晓艳、蔡小月、陈晓、黄月丽、陈蓉、蔡仲毅、俞蔚、杨钰华、叶俊、钮芝浩、林春芳、吴征瑶、刘红军、王浩敏、常规教研√专题研究教研形式会议教研过程一、本学期工作计划交流(一)指导思想1、深入研究以“创智”为核心的学科教学有效策略,提升教研组

2、培训的质量,发挥教研组功能,促进品社学科教学的内涵发展。2、依托校骨干教师队伍,以“关注能力培养,提升育人价值研究”为重点,以项目研究寻求突破与创新。3、加强研究性、典型性、示范性、针对性、激励性,以高质量、精细化提升教研质量。4、聚焦课堂、深入基层,有效落实研究、指导、服务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科教学和教研水平。 (二)教研目标1、常规工作抓精细,注重质量与效率2、研究工作抓项目,关键在于突破与创新(三)工作重点v提高教学教研的有效性1、结合“创智课堂”建设的目标,在深入研读学科课程标准、

3、教材等文本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学情分析,准确把握各年段、单元与课时教学的基本目标,研究具有针对性的方法与能力目标2、关注“创智课堂”建设的核心,聚焦课堂教学,以提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等学科思维能力为重点,研究增强学生自主体验的学科教学有效策略。3、针对“创智课堂”建设的任务,以学科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为主题,通过课堂活动反思,提高常态下品社学科教学的有效性。4、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公开教学或者比赛的机会。v提高教学教研的指导性1、针对“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评价指标”的要求,

4、进一步完善学科的教学方式,全面了解并诊断常态下各备课组教学实施的基本情况,为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研质量、改进教学行为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2、深入课堂和学科教研组,与教师开展学科教学的互动研讨,为学校改进教学提供有可行性的建议。(本学期重点二、四年级)v提高教学研究的实效性1、积极探索“创智课堂”的实践,研究并尝试制定课堂教学的评价表,引领教师关注学生学科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2、根据区教研大组的计划精神,落实幼小衔接期品社学科课程的有序实施。v提高教学指导的针对性1、结合“创智课堂”的建设任务,重点加强教研

5、组的专题研究与指导,提升品社学科教学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继续开发并实施相关拓展课程,提高学科课程的有效性;3、制订教研计划,以提高学科教学有效性为主题,培养骨干,辐射经验。(四)学习计划1、“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评价指标”2、进行网络教研。3、组织老师积极学习参加各年级品社学科进修活动。4、拓展课程的引进与学习培训二、本学期品社教研组的流程管理考核情况1、将纳入班主任考核制度中。2、继续听随堂课,作为教学流程管理范围3、做好教案的反思记录,一个月至少有一篇。齐一小学教研活动记录齐一小学教研记录时间5.

6、7地点工会休息室负责人王莹学科品社年级教研级别大组出席对象及签名何琼、张文毅、金黎宏、顾珏峰、杜敏、奚明漪、龚琼,管娅芳、张晓雨、朱继红、倪培文、华佳玲、王燕勤、袁飞、王莹、沈晓露、顾晓艳、蔡小月、陈晓、黄月丽、陈蓉、蔡仲毅、俞蔚、杨钰华、叶俊、钮芝浩、林春芳、吴征瑶、刘红军、王浩敏、常规教研专题研究√教研形式学习培训教研过程活动主题:解读《新课程标准》主讲人:王莹1、课程定位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阶段开设的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品德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基础课程,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  

7、 本课程主要有以下特点:(1)基础性   品德与社会是学生社会化的启蒙教育课程。它有计划、生动活泼地帮助和指导学生参与、适应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以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的社会性发展,突出民族精神的培养,为学生逐步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2)综合性   品德与社会是在综合原思想品德、社会、生活与劳动等学科以及相关的专题教育基础上重新建构而成的。它通过有关学科基础知识的整合,以及这些知识与学生社会生活经验的整合,实施公民基本素质教育。它融道德与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生活能力培养于一体,体现学生社会性发展与个

8、性发展的统一。(3)实践性   品德与社会以社会为背景,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强调拓展课堂教学的内涵,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使学生不断体验、领悟道德准则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社会生活能力。2、课程理念(1)促进学生以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的社会性发展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是其社会性发展的核心,而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则是品德教育极为重要的任务。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促进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