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于自然,归于自然

取于自然,归于自然

ID:22078820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7

取于自然,归于自然_第1页
取于自然,归于自然_第2页
取于自然,归于自然_第3页
取于自然,归于自然_第4页
取于自然,归于自然_第5页
资源描述:

《取于自然,归于自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取于自然,归于自然【摘要】自然属性是一切事物本然的状态,是一切事物在自然这个载体下所必有的属性。云南作为特定区域类的不同少民族的聚居区域,其民族文化艺术也离不开自然这个载体,云南少数民族通过对自然的存在物特征的思索和吸取,形成具有各民族区域特色的民族文化艺术,同时各区域民族文化艺术必须符合自然的发展规律,从而融合、回归于自然,其主要反映在如民族建筑、民族服饰、民风民俗和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自然属性;建筑、服饰、民风民俗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是祖国西南边疆这一特定区域内的不同少民族的聚居区域,云南少数民族通过对自然的存在物

2、特征的思索和吸取,形成具有各民族区域特色的民族文化艺术,同时各区域民族文化艺术必须符合自然的发展规律,从而融合、回归于自然。千百年来,云南各少数民族通过对自然的模仿和融合,形成了具有各民族区域特色的丰富的民族文化艺术,其主要反映在如民族建筑、民族服饰、民风民俗和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  1建筑文化艺术的自然属性  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产品,其本身就代表了人们对自然模仿和融合下产生的文化,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总的生活模式、生活水平和生活情趣的写照。云南少数民族在建筑和自然的关系思考上根据不同的风土、气候、自然地理条件,顺应自然的特征,形成不同的建筑风格。云南少数民族建

3、造文化艺术的智慧的创造,体现了人与建筑、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  1.1取材  由于生活范围的限制,云南少数民族的建筑取材多与其民族居住的自然环境一致,正是这种融于自然的取材方式,使各个民族的建筑文艺术化都具有当地的自然特征,与当地的环境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傣族聚居区域位于云南西南部亚热带雨林区域,当地植被丰富,多高大的树木和竹林,当地少数民族建筑主要用木材做基柱,使用竹材成片编制成墙体和隔断;居住在云南南部的元江坝子一带的彝族和哈尼族人民,由于当地气候炎热,降水量少,而其居住地周围土质细腻,干湿适中,因此建造起平顶厚实的土撑房。虎跳峡的纳西居民多

4、用石头建盖房子,甚至连室内家具也用石头打制而成,这是由当地多石少土的自然环境特征决定的,同时这种石材房子经济耐用,冬暖夏凉。  同一民族由于居住区域自然环境的不同,其建筑取材也不同,因而产生了不同的建筑形式、风格或是同一建筑形式的不同变体。洱海西边苍山脚下的石头多,当地的白族墙壁多用石头砌筑,而在洱源、剑川一带,取土容易取石难,因而当地的白族墙壁多用生土夯实或土坯堆砌。云南少数民族在建筑取材的思索上,通过其区域内对自然材料的思考和利用,建造出一个个融于自然的特色民族建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建筑形态。  1.2外形和图案  随着人类文明水平的提高,人类不仅局限于对建筑的功

5、能的思考,也开始对建筑本身和建筑文化艺术和审美的思考,这种思考也离不开自然这个根源,云南少数民族建筑形态和装饰图案,无不体现着其对自然的思索和审美心理。云南元阳哈尼族居民在看到当地蘑菇的形态,外形生动有趣,又能遮风避雨,因此模仿蘑菇的形态,建造出可爱的“蘑菇房”;白族民居建筑门楼屋背四角翘起,模仿鸟欲飞起的形态,用以象征民族兴盛,其墙壁装饰也多模仿自然,常画山水、花鸟、鱼虫,用来体现其民族求“安”的审美心理;景颇族的船形杆栏民居建筑模仿船的造型,建筑墙壁上利用乳钉进行装饰,表达其对母性的崇拜。云南少数民族在对自然的思索中,形成具有其民族特色的审美心理,用这种审美心理和智慧

6、创造出自然形态的特色民族建筑和建筑装饰,装点着自然。  1.3功能  人类对建筑的思索之初是功能,云南自然环境复杂,云南少数民族在建筑的功能因自然而起,融于自然之中。傈僳族居住于横断山脉中心地段的怒江大峡谷,谷底是滔滔的怒江江水,山峦直上云霄,不见其顶,傈僳族的“千脚落地屋”顺应自然山体的形式,靠着柱脚的高矮变化来适应地形的高差。傣族的杆栏式建筑即能适应当地潮湿炎热的气候,同时躲避野兽蚊虫和洪水的侵袭。藏族平顶碉式建筑层次错叠地建于高山陡坡之间。这些都充分体现云南少数民族在对建筑功能的考虑上充分与自然融合,和自然形成一个整体,通过建筑沟通民族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服饰文

7、化艺术的自然属性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历史渊源与文化背景丰富,气候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物产丰饶,为其在服装上的创造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精神依托,启示其在服饰制作上对自然的思索和模仿,形成丰富独特的云南少数民族服饰风格。  2.1取材  云南自然界中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云南少数民族对自然模仿和展示聪明才智的物质基础。山草、树皮、蚕丝等自然材料丰富当地服装材料的;犀鸟的嘴壳、孔雀的羽毛、锦鸡的尾羽与虎爪兽牙等用做饰品,增添了不少的民族风情和自然的装饰效果;丰富的金属、玉石等矿产资源提升了其服饰的品味;藏族的兽皮衣、哈尼族的竹草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