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江苏民生建设刍议

新世纪以来江苏民生建设刍议

ID:22122628

大小:78.2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7

新世纪以来江苏民生建设刍议_第1页
新世纪以来江苏民生建设刍议_第2页
新世纪以来江苏民生建设刍议_第3页
新世纪以来江苏民生建设刍议_第4页
新世纪以来江苏民生建设刍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世纪以来江苏民生建设刍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世纪以来江苏民生建设刍议作者简介:?冯鹰(1977-),女,安徽合肥人,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干部,主要研宄方向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史。摘要:为政之要,民生为本。新世纪以来,江苏各级党委、政府一直致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回顾和梳理江苏民生建设的历史过程,探索和总结民生建设的经验和规律,对于新时期进一步推动江苏民生建设、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新世纪;江苏;民生;实践;经验中图分类号:C9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05(2012)01-0081-03所谓民生,就是指民众的基本

2、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也是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已跨入全面改善民生的新时代,民生呼唤是最突出的时代特征。作为率先发展的经济大省,江苏的民生建设也先行一步,新世纪以来,在实践经验、理论研究、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群众普遍得到实惠、共享发展成果正在成为全省人民的幸福体验。一、新世纪江苏民生实践的历程改革开放30年来,江苏紧紧跟随中央的脚步,经济始终保持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势头,进入新世纪,更是不

3、忘将民生建设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推出新的政策举措,从“富民强省”口号到“富民优先”方针,再到“普惠共享”理念,江苏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最高准则。1.“富民强省”口号的提出2001年,是21世纪的起步之年,也是实施“十五”计划的幵局之年。江苏省第十次党代会将原先的“强省富民”口号改为“富民强省”,要求“以富民强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揽全局”,要求“在全省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始终把‘富民强省’放在核心的位置”。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富民”和“强省”二者之间顺序的这一颠倒,意义非凡。与此相适应,20

4、02年底,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战略部署,江苏省委、省政府又号召全省干部群众努力奋斗,实现“富民强省,两个率先”,不仅继续把“富民”放在“强省”之前,而且在“两个率先”中将“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置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之先,突出的都是改善人民生活。当时,江苏正处在告别温饱、达到小康、向富裕迈进的阶段。一方面,经过20年的奋斗,江苏1997年的GDP比1980年翻三番,1999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三番,在这一时刻提出让江苏人民尽快富起来的目标,是贯彻邓小平共同富裕战略构想的最好体现。另一方面,美中不足的

5、是,江苏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一直徘徊在全国第七和第五位,特别是南北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同群体利益矛盾较突出。因此,优先解决人民群众富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称这个难题,就成为全省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责无旁贷的紧迫任务。省委、省政府顺势而谋,将“富民”置于“强省”之首,凸显了江苏在发展指导思想上的历史性转变,即从偏重“物质化”发展转向注重“人本化”发展,归根到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1.“富民优先”方针的确立“富民强省”必须“富民优先”。在“两个率先”的推进中,江苏用“不含水分”、“人民得实惠

6、”、“老百姓认可”来定位江苏的全面小康。2003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全面小康的4大类18项25条指标,在这个指标体系中,针对江苏GDP总量高而老百姓不够富的实际,将“富民”放在了突出位置上,首次明确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美元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美元,与人均GDP超3000美元一起,作为全面小康的核心发展指标,从而真正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作为全面小康的核心内容。不久,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中央提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江苏很快把它具体化,根据省情确定了以“富民优先”为首的“四个优先”方针,成为江苏科学发展的

7、鲜明导向。2006年,江苏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进一步提出,“坚持把富民作为优先发展目标,加快提高江苏人民生活水平”。在措施上,江苏围绕改善人民生活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这两个核心,研宄制定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创业富民、就业富民、培训富民、社保富民四大举措,积极实践与实现“富民优先”。具体包括:弘扬“三创”精神,鼓励“百姓创家业、企业创实业、干部创事业”,努力增加人民收入;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政府工作的优先位置,使绝大多数人通过劳动就业提高收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以富裕农民为中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调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分

8、配结构统筹起来考虑,合理调控城乡、区域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在大力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产业的基础上,逐步形成高劳动者素质、高劳动者报酬的“双高”就业及分配机制;加快完善养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