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六(含答案解析)

六年级(上)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六(含答案解析)

ID:22124774

大小:38.0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7

六年级(上)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六(含答案解析)_第1页
六年级(上)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六(含答案解析)_第2页
六年级(上)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六(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六年级(上)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六(含答案解析)_第4页
六年级(上)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六(含答案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六(含答案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六年级(上)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六)——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班级:姓名:一、阅读专项训练。四时田园杂兴【南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1、《四时田园杂兴》是一组大型田园诗,共60首,表现春夏秋冬四季的田园风光与生活。本诗写的是(季节)的景象,从诗中的、、、等景物可以看出来。2、用恰当的词语描写下面景物的特点。()的梅子()的杏子()的麦花()的菜花3、有人评价前两句诗“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其中、是花,、是果,、写色,、写形。4、细读本首诗,体会诗人看到景物时的心情,以第一人称写出诗人在田间的所见、所想

2、。二、阅读综合训练。(一)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注释】①花满蹊:花很多,把园中的小路都遮住了。蹊,小路。②压枝低:形容花开得很茂盛,把花枝都压得低垂了。③留连:留恋,舍不得离开。④自在:自由自在不受约束。⑤娇莺:美丽可爱的黄莺。⑥恰恰:黄莺的鸣叫声1、本首诗是一首(A.五言绝句B.五言律诗C.七言绝句D.七言律诗)2、本首诗在第、、句押韵,韵脚是、、。3、按照“二二三”式的朗读节奏在第三、四句诗上做出停顿标记。4、诗中描写的景物有。5、多读几遍,我们会找到诗中表现花开得繁盛的两个字:、。6、第三句诗中“留连”

3、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7、想象诗中的景物,补充下面的文段。黄四娘家的花很多,有,有,还有,把园中的小路都遮住了,千万朵的花连枝条都压弯了。的蝴蝶飞来了,时而,时而,久久不肯离去。花枝间传来“恰恰”的啼叫声,仿佛是可爱的黄莺在。(二)  天净沙·秋天净沙·秋思【元】白朴【元】马致远孤村落日残霞,枯藤老树昏鸦,轻烟老树寒鸦,小桥流水人家,一点飞鸿影下。古道西风瘦马。青山绿水,夕阳西下,白草红叶黄花。断肠人在天涯。【注释】①枯藤:枯萎的枝蔓②昏鸦黄昏时的乌鸦。昏,傍晚。③人家:农家。④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⑤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⑥瘦马:骨瘦如柴的马。⑦断肠人:形容伤心悲

4、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⑧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1、“飞鸿影下”的意思是2、结合注释说说画横线句的意思。3、这两首元曲都是描写秋天景色的但全曲中并无一个“秋”字而是用不同的景物来表现:《天净沙·秋》中描写的景物有;《天净沙·秋思》中描写的景物有。4、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下列对这两首元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净沙·秋》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B.《天净沙·秋思》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选用“枯藤”“老树”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作者漂泊天

5、涯的孤寂、愁苦之情。C.这两首元曲都运用景物描写,写出了秋天的萧瑟。作者运用“孤村”“落日”“残霞”“枯藤”“老树”“昏鸦”这些景物表现了寂寞、无助的内心世界三、阅读芳草园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这首诗把乡愁分别比作、、、。2、这首诗中表示时光变迁的词语分别是、、、。3、诗中“一湾浅浅的海峡”是指。4、由诗意可知,作者现在身居()A.台湾B.香港C.大陆5、在最能表达这首诗情感的句子后面

6、打“√”。A.这首诗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思念母亲、思念家乡之情。()B.这首诗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伴随他一生,难以排遣的乡愁。()C.这首诗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说乡愁,表达思念祖国,渴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心情。()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错评咏花诗唐朝元和十二年(817)春末,白居易与十六位朋友结伴游江西庐山,写了不少诗,其中有一首是《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后来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读了这首诗。他非常惊讶,带着讥讽的口吻评论道:“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么会‘桃花始盛开’呢?大诗人也写出这样自相矛盾的句子,

7、可谓‘智者千虑,必有―失’呀!”说完他也就把这事给忘掉了。想不到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节,他到一座山上考察,见到了白居易诗中的奇景:四月天气,山下众花凋谢,山顶上却是桃花红艳。他猛然想起白居易的诗来,才领悟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也从中发现了高度对季节的影响:由于山上气温低,春季到来要晚于山下。  后来,他又找来白居易的诗读,发现前面有一篇序序中写道:“(大林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花),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沈括读了,很有感慨地说:“都怪我读书不细,经验太少啊!”  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