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研究

一、对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研究

ID:22129293

大小:117.00 KB

页数:44页

时间:2018-10-27

一、对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研究_第1页
一、对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研究_第2页
一、对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研究_第3页
一、对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研究_第4页
一、对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对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对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研究  一、对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研究  一、对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研究  一、对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研究国内对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钟敬文先生1925年的《陆安传说》1928年的《七夕风俗考略》,从1928年至1980年这期间对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研究应归为萌芽探索时期,这时期的研究方向较为繁杂,最主要的特点便是不具有完善的研究系统性。1933年,钟敬文先生的《中国天鹅处女型故事献给西村真次和顾颉刚先生》,本文以民间故事牛郎织女传说为蓝本从故事类型的角度分析比较民间故事的结构特征,属于牛郎织女故事的文本探析,此文一经发表,

2、对民间文学文本研究给予启发性思索,在学术界活得高度关注。解放以后,人们开始认识到民间文学产生的现实生活基础与历史发展的密切联系,这对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研究无疑是重要的,但从基本情况看,这期间的文章受政治性的文学体系的影响较为明显,如陈毓罴《谈牛郎织女故事》。1957年罗永麟《试论牛郎织女》,此文较为详细地记叙了牛女故事的演变过程,并对其产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及阶级特征加以佐证,虽带有政治论著的印记,但考证客观,有理有据,值得信服,同时以牛女故事的整理为范例,对民间文学整理的方法,以及对忠实记录民间文学的狭隘观点,给予指正。1974年台湾学者王孝廉发表了《牵

3、牛织女的传说》这篇文章的发表动摇了学术界关于牛女神话产生的天象说的垄断地位,王孝廉先生指出:牵牛织女的传说绝不是单纯的天文故事,而是一个由大地上农耕信仰的崇拜对象与天文上的实际星象观察结合而成的神话传说,也就是说牵牛织女的传说绝不是单纯地由古人观察星空的天文现象而凭空想象出来的东西,而是以大地上的现实生活为背景结合天文现象所形成的。[1]80年代初期,对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研究的领域逐渐扩大,角度层面的多维性扩大,但还仅局限于走文献派的路,偏重于以第二手资料的考论、阐释。从80年代后期至今,随着研究视野的进一步开阔,交叉学科的兴起发展,对牛郎织女神话的研究

4、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这一时期对于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起源及其在各朝代变迁的过程是学者们探寻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李立《汉代牛女神话世俗化演变阐释》、郑慧生《先秦社会的小家庭制与牛郎织女故事的产生》、胡安莲《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流变及其文化意义》、刘晓红《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演变》、杜汉化《牛郎织女流变考》等。以下我将从三个方面,对学术界的关于牛郎织女神话形成和大致流变过程作以简要概述。第一:目前学者较统一笃定的观点是牛女神话起源于星神话,它萌芽于先秦时期,在汉晋时期基本成形,神话的情节较为完善,宋元时期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故事已流传普遍,情

5、节更为细致动人,各种与之相关的文学作品也相继问世,如刘晓红《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演变》一文,阐述了牛郎织女神话渊源于西周时期,形成与汉代,魏晋南北朝故事得到充实完备,之后基本定型。杜汉化《牛郎织女流变考》一文则认为在汉末之前牛郎织女神话传说已有雏形,汉末至宋代之前是其发展的时期,定型期则为明清民国期间。王帝《牛郎织女神话传说及其演变》则认为汉代是牛女神话的故事框架逐步稳定期,宋元时期版本则是朝多元化完善。除以关注对牛女神话产生的年代及相关世俗演变等问题以外,一些学者则在研究方向上将文化及社会因素加以整合,试图给牛郎织女神话演变原因的阐释注入新的立论,如李

6、立《汉代牛女神话世俗化演变阐释》中认为: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情爱化,既是汉代牛女神话已向世俗化演变的重要特征。导致牛女神话在汉代世俗化演变的原因,是汉人天人相应、相感的神学思想和自然宇宙哲学观的影响所致和汉代文化整合的产物。[2]他的观点与王孝廉先生的观点极为相似,都是认为古人对星象的认识应该是从自身生活经验和宗教情感出发的,织女牵牛绝不仅仅是人们感情及抽象的表达,它应该是上古人对某种特定的具体生活形态的映照。张强《论神话在汉代传播的文化形态》这篇文章更加强化了社会文化对牛女神话嬗变的影响,认为:汉代处于先秦与六朝之间的历史阶段,即农耕信仰逐步强化

7、的阶段,因而牛郎织女神话也由侧重于天文神话向侧重于男耕女织的社会内容衍化。[3]这种将神话文化与社会因素相糅合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第二:关于牛郎织女神话的母体原型性研究,在学术界牛郎织女神话的母体原型性研究也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在这方面的探索,学者们大多仍是走文献考证的路子,但由于相关的材料的逐渐丰富,加之民间文学的相关理论被引入原型说,因此相关的结论的提出更打破了传统化的保守观点,因而更具有现代性及人民性,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李山《一段考古,两件文物,一首美丽的诗》中认为:《诗经》时代牵牛织女故事既已成型,《蒹葭》即是表现牛郎织女

8、传说,《大东》的牛女二星应对的是姬、姜两姓婚配。[4]周甲辰《舜有二妃论》中认为:尧女娥黄、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