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 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333 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ID:22131591

大小:29.43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7

333 教育综合考试大纲_第1页
333 教育综合考试大纲_第2页
333 教育综合考试大纲_第3页
333 教育综合考试大纲_第4页
333 教育综合考试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333 教育综合考试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综合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教育综合考试是为中国地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招收教育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Ⅱ、考查目标教育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Ⅲ、考试形式

2、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考查的题型及其比例概念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论述题3小题,考生任选两题作答,每题30分,共60分Ⅳ、考查内容教育学原理【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一、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认识2.教育的历史发展3.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4.教育学的价值二、教育功能1.教育

3、功能的概述2.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3.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4.结合教育实际,列举现实中教育功能的异化,并对其原因进行剖析,提出避免功能异化的建议5.教育功能形成和释放三、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2.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3.分析说明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分析如何认识和处理好各育的关系四、教育制度1.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2.现代学制的变革有哪些趋势?根据我国实际,参照现代学制变革的趋势,你认为我国的现行学制需要怎样进一步改革?3.联系当地实际分析当前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4.教育均衡发展五、教师与学生1.教

4、师2.学生3.师生关系 4.教师专业发展5.为什么说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其专业性表现何在?六、课程   1.课程与课程理论2.课程组织3.课程改革4.课程评价观七、课堂教学  l.教学与教学理论2.课堂教学设计3.课堂教学策略4.教育信息化八、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1.生活、生活世界与学生生活2.学校教育与生活的关系3.生活环境与学生心理及行为失范4.学生的学校生活5.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6.学校教育应该如何回归生活世界九、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1.班级组织的概念2.班级组织的结构、特点、功能3.班级管理的内容4.班主任的角色作用5.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级组织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5、?十、学生评价1.相对评价、绝对评价、教育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法的含义2.学生评价的功能3.学生学业评价4.学业品德评价5.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十一、教师的教育研究1.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优势和素养2.教师教育研究的意义3.教师教育研究的特点4.教师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5.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十二、教育改革与发展1.教育改革与发展历程2.毛入学率、生师比、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国家主义教育、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含义3.当今世界教育发展水平比较4.当代世界教育思潮的宏观演变5.什么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如何看待我国推行的高等教育扩招政策6.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参考书

6、目: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编写,《教育学基础》第三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版。中外教育史【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2.准确理解有关中外教育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3.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中外教育史实,总结经验与教训,为现实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启示。中国教育史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1.西周“学在官府”现象的客观原因2.孔丘的教育思想3.齐国的稷下学宫4.墨翟和墨家的教育思想5.孟轲的教育思想

7、6.荀况的教育思想7.法家的教育实践与思想绝对的“性恶论”,“以法为教”、“以吏为师”8.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大学》;《中庸》;《学记》;《乐记》。二、秦汉时期的教育   1.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2.太学、宫邸学与鸿都门学3.察举制度4.汉朝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5.董仲舒的教育思想《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论人性与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6.王充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与特征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颜之推的教育思想四、隋唐时期的教育1.隋唐时期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