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元江撮科地区磁异常特征研究

云南元江撮科地区磁异常特征研究

ID:22138371

大小:65.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7

云南元江撮科地区磁异常特征研究_第1页
云南元江撮科地区磁异常特征研究_第2页
云南元江撮科地区磁异常特征研究_第3页
云南元江撮科地区磁异常特征研究_第4页
云南元江撮科地区磁异常特征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云南元江撮科地区磁异常特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云南元江撮科地区磁异常特征研究:元江撮科异常区主要产出下元古界老厂河组地层,岩性为一套浅变质碎屑岩及基性岩,其深部具有大规模的隐伏花岗岩体。其中老厂河岩组第一段第二岩性层是撮科地区主要的含磁铁矿层位。经研究表明该区未发现大红山式铁铜矿的主要含矿层位曼岗河组及红山组。综合地质、高精度磁测、物性特征、钻探验证分析,主要异常是由厚度较大的磁铁矿化浅变质碎屑岩及含磁铁矿基性岩叠加引起的。  关键词:地质特征;异常;基性岩;特征  撮科异常区位于云南省元江县城40°方向平距26Km处。地理坐标:东经:101°37′00″-102°10′3

2、0″、北纬:23°38′00′-24°00′00″,行政区划属元江县青龙厂镇管辖。  1异常区地质特征  1.1地层  异常区地层从老到新划分为:下元古界大红山岩群、中元古界昆阳群、中生界三叠系及少许零星的第四系堆积(图1)。  下元古界大红山岩群呈断块状夹持于青杨断裂与小河底河断裂之间,主要岩性段从下至上划分为:  (1)老厂河岩组第一段第一岩性层(Pt1l1-1):岩性以一套灰、灰绿色中-厚层状角岩化变质细粒石英杂砂岩、变质长石石英砂岩为主,间夹薄-中层状角岩化绢云粉砂质板岩、绢云(石英)千枚岩、局部夹薄层绿泥片岩和中厚层弱

3、磁铁矿化变质砂岩。岩石粒度较细,局部具弱磁铁矿化,普遍具角岩化。底部与花岗岩呈浸入接触。厚>711.8m  (2)老厂河岩组第一段第二岩性层(Pt1l1-2):为一套灰、灰绿色中厚层状磁铁矿化角岩化变质砂岩、磁铁矿化斑点状砂质绿泥绢(白)云板岩、千枚岩、黑云长英质角岩,各岩性层常相间构成宽3-10cm的条带状构造。岩石中可见石榴石、斑块状云母等热变质矿物,普遍具磁铁矿化。是撮科地区主要的含磁铁矿层位。厚106.57m  (3)老厂河岩组第一段第三岩性层(Pt1l1-3):下部为灰色中厚层状中细粒角岩化变质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石

4、英岩、角岩化二云长英质千枚岩、二云微晶片岩,夹少量透镜状变质砂砾岩、含砾中粗粒砂岩,局部具磁铁矿化。中上部主要为灰白色角岩化变质砂砾岩、(含砾)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石英岩,岩层中发育有变余大型斜层理和交错层理。厚>1000m  昆阳群仅出露黄草岭组(Pt2h),分布于异常区东南角。岩性主要为一套粘板岩、绢云板岩夹极少量变质石英砂岩、变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板岩。      三叠系出露干海子组(T3g),分布于小河底河断裂东侧,岩性为灰色炭质页岩、泥岩、砂岩,与Pt1l1-3呈断层接触。  1.2构造  (1)褶皱:异常区总体为一轴

5、向为SE方向的宽缓背斜构造,背斜核部在大寨箐沟以北一线。  (2)断裂:异常区内主要断裂为东部小河底河断裂,该断裂为一逆冲断裂,走向北西,断层面倾向Sa),基性岩时代为晋宁期。  (3)花岗岩:异常区内花岗岩根据出露情况可分为地表花岗岩和隐伏花岗岩。地表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异常区东部撮科、阿底冲及田房一带。为中粗粒更长花岗岩。异常区还零星分布少量花岗斑岩脉。经钻孔证实,隐伏花岗岩体规模较大,分布在整个异常区深部。岩性为二长花岗斑岩、细粒二长花岗岩和中细粒钾长花岗岩及中粗粒花岗岩。据邻区同位素年龄资料,推测花岗岩时代为早震旦世。  1

6、.4围岩蚀变  异常区因花岗岩浆的侵入活动,发生了范围较广的围岩蚀变,主要有角岩化、云英岩化、硅化、矽卡岩化、绿泥石化、阳起石化和黄铁矿化,局部见碳酸盐化、黑云母化、赤铁矿化。其中以角岩化最为普遍。  1.5矿化特征  (1)磁铁矿化撮科磁异常区磁铁矿化分布广泛,赋存岩性为大红山群老厂河岩组浅变质碎屑岩及基性—超基性岩。矿石矿物十分单一,主要为磁铁矿。总体矿化强度较低,经取样分析,仅在局部有少量样品全铁含量达边界品位以上,平均品位8%-11%左右,最高达24.29%。矿化不稳定,连续性差,无法圈定矿体。  (2)铜矿化异常区铜矿

7、化有五种产出形式:①产出在变质砂岩中之节理裂隙中;②产出在基性岩或基性岩边部变质砂岩中;③产出在花岗岩接触带附近的云英岩、云英岩化砂(板)岩、云英岩化花岗岩中;④产出在石英脉中;⑤产出在脆—韧性剪切带中。铜矿化分布零星,地表主要为孔雀石,钻孔中为黄铜矿,矿化呈细脉状、浸染状分布。经取样分析,多数样品含铜小于0.1%,仅有个别样品达边界品位以上,无法圈定矿体。  异常区磁异常特征  1990年地矿部物探遥感中心在撮科地区发现C-11、C-12两航磁异常。  1996年完成的1:5万地面磁测工作,在宏观上保持了航磁异常的特征,但局部

8、异常更加突出明显,而且复杂多变。进一步在区内划分出不同大小的磁异常10个。根据当时地质研究程度,分析DC-10异常区深部有隐伏的大红山岩群曼岗河岩组及红山岩组存在,并可能存在较大规模大红山式的铜铁矿床,并提出了钻孔验证建议。  2006年开展1:1万高精度磁测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