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思想

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思想

ID:22139460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思想_第1页
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思想_第2页
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思想_第3页
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思想_第4页
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思想: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实验时生成大量有毒气体逸散到空气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且铜与稀硝酸的反应所生成的NO易氧化为NO2,无法证明为NO气体。本篇对此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优化后的实验方案,其现象明显,便于操作,便于控制,没有污染,体现了绿色化学的思想。  关键词:铜;硝酸;绿色化    在山东科技版新教材高中化学1(必修)第80页关于硝酸的教学中,安排了如图1所示的观察思考的实验。在两只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浓硝酸和稀硝酸,立即用浸有NaOH溶液的棉

2、花塞住试管口,观察发生的现象。  在加入浓HNO3的试管中的反应为: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实验现象为:剧烈反应,溶液变蓝,产生大量红棕色的气体。此实验在试管中进行,实验时所生成的大量有毒气体逸散到空气中,让学生和教师难以忍受,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而在加入稀HNO3的试管中的反应则为: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从理论上讲,该反应实验现象应为反应缓慢,溶液变蓝,生成无色的气体,在试管口变为红棕色。但实际操

3、作中,因为实验开始前试管中有空气存在,往往一开始就在液面上生成红棕色的NO2,反应一段时间后才能看到产生无色的NO,而如果用排水法收集,也无说服力,因为NO气体可能是NO2与H2O反应所生成的。实验现象与理论无法吻合,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而且实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  因此有必要对本实验进行研究,加以改进,进行优化。改进后的实验应达到以下要求:现象明显,操作简便,便于控制,没有污染。  一、对铜和浓硝酸反应改进的实验方案  1.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2.操作过程及方法  (1)向广口瓶中注入一

4、定量的浓NaOH溶液,塞上插有如图所示玻璃管(Φ=7mm的玻璃管自做)和铜丝(Φ=1mm,可上下拉动)的橡胶塞。  (2)用胶头滴管向玻璃管中加入少量的浓HNO3,把铜丝伸入到浓HNO3中即开始反应;若要停止反应,将铜丝向上提拉即可。  3.实验现象  玻璃管内发生剧烈的反应,溶液变为蓝色,产生大量红棕色的NO2气体充满整个广口瓶。反应完毕一段时间后,发现广口瓶中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浅,最后变为无色。  4.实验评价  现象明显,效果良好;操作简便,便于控制;生成的NO2被NaOH溶液所吸收(反应原理:

5、NO2+2NaOH=NaNO3+NaNO2+2H2O),有效地防止了有毒气体NO2的排放,消除了污染,体现了绿色化学的思想。  二、对铜和稀硝酸反应改进的实验方案  1.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  2.操作过程及方法  (1)如图在简易启普发生器中的塑料片上面放上铜片,右端接上一个如图所示盛有NaOH溶液的广口瓶。  (2)打开活塞A、B(也可用止水夹代替)后,从长颈漏斗往试管中加满稀硝酸,关闭A、B开始反应。  3.实验现象  在试管内产生无色的气体,慢慢地将稀硝酸压入到长颈漏斗内,塑料板上铜片脱离液面

6、,反应自行终止;只将活塞A打开,B仍然关闭,让少量气体进入到广口瓶中,可观察到无色的气体迅速变为红棕色,过一段时间后,瓶中气体的颜色逐渐由深变浅,最后变为无色。  4.实验评价  非常巧妙地将利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的实验迁移过来,装置简单,现象明显;操作方便,能随关随停,随开随用;NO气体氧化后生成的NO2被广口瓶中的NaOH溶液所吸收,全封闭、绿色化。  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本篇所设计的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两个实验方案,巧妙而合理地将化学教学和环境教育、绿色化学教育有机地联系起来,

7、以现行教材为载体,充分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融绿色教育于化学教学过程之中。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向学生传授绿色化学知识的好场所。化学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环保知识内容,加强对实验的研究和设计,采取渗透的方式,自然地引入相关的环保知识,尽可能推广绿色实验,既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