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看桩式离岸堤保滩促淤工程消浪效果试验探究

展看桩式离岸堤保滩促淤工程消浪效果试验探究

ID:22142281

大小:66.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7

展看桩式离岸堤保滩促淤工程消浪效果试验探究_第1页
展看桩式离岸堤保滩促淤工程消浪效果试验探究_第2页
展看桩式离岸堤保滩促淤工程消浪效果试验探究_第3页
展看桩式离岸堤保滩促淤工程消浪效果试验探究_第4页
展看桩式离岸堤保滩促淤工程消浪效果试验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展看桩式离岸堤保滩促淤工程消浪效果试验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展看桩式离岸堤保滩促淤工程消浪效果试验探究:在上海奉贤南门港保滩促淤工程中,采用了一种新型结构型式--桩式离岸堤,并通过物理模型试验进行了桩式离岸堤消浪效果探究。针对离岸堤通常建于近岸浅水区破波带的特征,重点探究水深、堤高以及堤身结构对波浪衰减的影响,同时对桩式离岸堤堤后水域的波浪底流速进行了分析探索。探究结果表明,桩式离岸堤不仅具有良好的消浪效果,而且可在较大范围内改变波态,即由引起水体剧烈紊动的破波转变为浅水推进波,从而有效地改善海滩上的动力条件,保护海滩免受腐蚀,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远景的新型保滩促淤结构。:桩式离岸堤保滩促淤工程浅水波浪消浪波浪

2、是造成海滩腐蚀的主要动力因素之一,在开敞式海岸地区尤为明显。在近岸潮间带,由于波浪和潮流的共同功能,尤其是在近岸破碎波浪掀沙和潮流输沙情况下,大部分被腐蚀泥沙向外海扩散运移,造成海滩前缘的不断淘刷后退,进而威胁海堤平安。因此,必须采取工程办法对海滩加以保护。海滩防护工程的关键是消浪,同时还应阻止潮流输沙。对于正向波浪功能为主的海滩,通常使用离岸堤消减波浪。传统的离岸堤大多采取斜坡式抛石方案,堤身不透水,消浪效果较佳。然而,这种消浪结构的主要缺点在于堤身护面块石的重量需达数百公斤,一般施工条件下难以达到,较小的护面块石又易被波浪打坏,假如采用异形块体加

3、固,则造价较高。有鉴于此,一种新型的保滩促淤离岸堤结构——透空桩式离岸堤已经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这种结构的主体为预应力高强钢筋混凝土管桩,将其间隔排列即构成离岸堤,可用于消减近岸区浅水波浪的波高,改变波态,以达到保护海滩的目的。目前已在上海、南汇东滩二期围垦促淤工程、奉贤南港及青年河、宝山横沙保滩工程和江苏滨海六合庄、响水保滩工程等多处应用,取得了令人满足的效果。有关透空桩式堤,国外学者曾经做过一些试验探究和理论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探究主要局限于水深较大和非沉没状态的防波堤,其成果难以推广到近岸浅水区的保滩促淤工程中。通常,离岸堤都是修建在

4、近岸破波带内,而且由于经济上的原因,堤顶高程一般较低,答应越浪,经常处于沉没状态。因此,开展相关课题探究非常必要。本文结合上海市奉贤南门港段的保滩工程,探究透空桩式离岸堤的消浪效果,重点探究近岸浅区的水深、堤高以及桩式离岸堤结构对波浪衰减的影响,同时就桩式离岸堤堤后波浪底流速进行分析探索。奉贤南门港段保滩工程长766.2m,采用桩式离岸堤方案作为保滩试验工程,以取代传统的斜坡式抛石离岸堤。离岸堤堤轴线距主海堤约50m,堤身由圆形管桩间隔排列构成,以减少功能于桩体的波浪压力。堤线处滩面高程为Zb=+1.0m(吴淞零点,下同),堤顶高程Z0=+4.0m,

5、桩的自由端长h=3.0m。为了保护离岸堤四周滩面免受因波浪破碎而造成的冲洗,在其前后各布设一段平抛块石护底,宽度分别为10.0m和5.0m,桩基处抛石顶标高+2.0m,设计***位为Z=6.15m,设计波高H0=3.60m,设计波周期T=6.8s。考虑到离岸堤处的滩面高程为Zt=+1.0m,设计***位时的水深为d=5.15m,此时的设计波高H0=0.7d,已为极限波高。奉贤南门港段在修建透空桩式离岸堤之前,海堤部分堤脚已因滩地淘刷而被淘空,修建桩式离岸堤保滩工程一年后,堤后滩面已淤高1.0m左右,起到了明显的消浪保滩效果。1模型试验按重力相似准则设

6、计模型。取模型几何比尺λL=20。试验在长40m、宽0.5m、深0.9m的波浪水槽中进行,水槽一端装置悬挂式推板生波机。采用电容式波高仪丈量波浪要素,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由计算机完成。试验时紧靠桩式离岸堤之前和堤后1.25m(对应于原体25m)处设置1#和2#波高仪,测定在各潮波组合条件下堤前、堤后的波高值,以对比分析各方案的消浪效果(见图1)。根据分析,影响桩式离岸堤消浪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堤前水深d,堤身高度h,堤前波高H0,桩径D以及桩间距b等。定义桩式离岸堤堤后波高H′和堤前波高H0之比为波高透射率K,其可表示为以下函数:K=H′/H0=f(d,

7、h,H0,b,D)由于桩式离岸堤采用混凝土预制桩径D=600mm的成品管桩,故试验中不考虑桩径变化的影响。将上述函数中的变量进行无因次变换,可得:K=f(h/d,H0/d,b/b+D)其中,h/d为堤身相对高度,表示在水深方向上桩式离岸堤所占的比例;H0/d为相对波高;η=b/(b+D)为桩的相对间距,表示桩式离岸堤的透空率。模型中,共对5种桩间距:b=0.00、0.20、0.30、0.40和0.60m,6级潮位:Z=6.15、5.50、5.00、4.50、4.0和3.50m,每级潮位下包含极限波高在内的多组波高进行了试验,其中,桩间距b=000m的

8、桩式离岸堤为连续板桩离岸堤。2试验结果和分析上述5种桩式离岸堤、15组潮位波浪组合条件下堤后波高和波高透射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