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风貌设计导引

城市风貌设计导引

ID:22147287

大小:5.29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7

城市风貌设计导引_第1页
城市风貌设计导引_第2页
城市风貌设计导引_第3页
城市风貌设计导引_第4页
城市风貌设计导引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风貌设计导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一章城市风貌设计导引1.1基本原则城市风貌设计是对本次规划的进一步诠释,旨在通过保护、创造和发展优美的物质空间形态,提高环境质量,丰富城市内涵,凸显城市特色和个性。规划以建设具有适宜居住的产业区为总体目标。突出“北山南水,水绕城流”的地域风貌特色,强调对区内空间的总体要求,并为下层次的规划提供依据。从城市总体形象、空间景观格局、公共空间系统、景观环境、空间尺度及色彩设计等方面,将城市景观中心与滨水岸线以及各功能组团,共同构建成一个完整、系统的城市景观环境,并遵循以下原则:n整体性和独创性相结合的原则,创造生态与现代城市新区风貌特色相结合的产业新城

2、景观环境;n充分重视开放空间和道路作为空间构图骨架的作用,注重道路和开放空间的界面设计;n生态环境与人工环境相结合,注重保护原生态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街区;n构筑现代化城市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系统组织城市开放空间,强化街道空间的特色,创造高品位的城市空间环境;n强化细节,注重城市天际线的设计以及城市色彩控制。1.2总体形象控制总体形象控制是对形成城市总体意向的重要场所的控制。总体意向的形成是通过常规的视点观察城市及城市活动,因此,城市的观景点和形成景观的城市区域是城市设计总体形象控制的具体内容。总体形象控制的要点在于:依托秀才山以及秀才山水库良

3、好的环境背景形成借景和对景,并通过加强与自然生态用地、河渠等绿地的沟通与联系,精心营造自然生态休闲景观区。通过严格限制其开发强度和高度,保护山及河渠等自然景观的视觉通达性。通过加强绿化和活动设施,与公园、街头绿地、商业和旅游休闲绿地等绿化开敞空间共同构筑现代化生态型城区的景观基准面。依托景观基准面,通过武广高铁、广乐高速、昆汕高速等横贯规划区的道路防护绿化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主体构架,衬托合作区总体城市形象;以秀才山核心区形成主要自然生态休闲中心;以中央服务区城市中心地段展示城市界面;最终逐步形成脉络清晰的城市风貌区和城市轮廓。本次规划根据城市功能分区

4、而形成不同特征的景观区域,共以下8个风貌片区:①秀才山自然生态休闲组团:自然生态休闲风貌区以秀才山水库为主要休闲旅游项目,整体采取保护的策略,营造北部自然生态休闲风貌。②中央服务区:活力中心特色风貌区“山水相连、城景互融”的自然环境与精心规划、疏密有致的建筑形式相辅相成,行政、商业、文化教育等多功能物质要素在城市滨水中心区合理组织,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③启动区:丰富多彩城市新区作为合作区的启动区,合理组织高新技术产业、商业、配套服务等各种功能,体现丰富多彩的城市新区的景观特质。④西部生态居住组团:“生态、亲和、便利宜人”的现代住区以自然山体为

5、景观核心、高速公路绿化带为纽带,契形绿地向社区渗透的景观格局,使居住融入到城市景观系统中去。⑤南部滨水居住组团:特色水景风貌区结合中间景观水系,合理组织配套服务功能,体现丰富多彩的滨水城市新区景观特质。⑥南部现代产业新城特色风貌区以大规模现代工业厂房形成规整、明快的城市风貌,体现追求速度、科学高效的精神。结合中间景观水系积极创造开敞空间,打破传统工业区呆板枯燥的格局,满足舒适、安全、生活、社交、美学多层面的需要,创造人性化的生产生活环境。①高新技术综合发展组团:生态新城特色风貌区依托现有的山水自然资源,营造富有自然气息的高新科技综合发展区,为高新技

6、术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工作及生活环境。②茶园风情特色风貌区依托茶叶研究所的茶园以及原有茶叶世界等旅游景区,打造具有茶园风情的绿色休闲度假风貌区。图12-1城市设计导引图1.1设计要素控制空间景观格局、公共空间系统和视觉效果是影响城市意象的重要方面。城市设计应重点分析公共开敞空间的分布形态及联系的空间因素,尺度、节奏、层次、韵律、天际线等视觉要素和标高、高度、朝向、间距、建筑后退等技术要素。1.1.1高度控制高度控制划分为城市制高点、高层发展区(可根据景观要求建设高层、超高层)、多层发展区(除特殊局部,不应超过24米建设)以及低层发展区(除特殊局部,不

7、应超过12米建设)四个层面的控制区。根据整体城市形象控制的需要,在中央服务区、高新技术综合发展组团设立城市制高点,作为城市的主要地标。主要高层区则集中在南部现代产业发展组团、启动区发展组团周边,体现城市的现代化风貌。低层发展区主要包括秀才山自然生态休闲组团、西部生态居住组团、南部滨水居住组团、茶园风貌区等,强调开发的控制,维持各自的景观特色。其余地区以发展多层为主。1.1.1视线通廊通过建筑高度控制以及建筑形体设计等手段,创造既视野开阔又丰富多样、串联多个景观节点的视觉通廊。主要包括:西部贯穿生态居住区与高新技术综合发展区的通廊、北部秀才山至南部仙

8、桥村的景观通廊、旅游大道过境的视线通廊等。对于视线通廊范围内的建设,要进行控制,尽量以开敞为主。1.1.2界面对滨水界面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