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理论综述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理论综述

ID:22150132

大小:65.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7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理论综述_第1页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理论综述_第2页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理论综述_第3页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理论综述_第4页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理论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理论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理论综述内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就业弹性持续下降。国内外学者对此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根据基本观点的差异可分为两派,一派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存在一致性,另一派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存在非一致性。本文对这些理论成果进行分类介绍和评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着非一致性的结论,并分析了非一致性的表现和成因体系。  关键词:经济增长就业一致性非一致性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一致性  (一)有效就业论  龚玉泉、袁志刚从有效劳动需求,即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约

2、束下以劳动力的边际产值等于其工资成本的劳动力使用量出发,认为经济增长带来了有效就业的增加。由于其研究缺乏经验证据的支撑,后来部分学者在其基础上对经济增长与有效就业进行了实证分析。陈安平、李勋来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从有效就业的视角研究中国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协整检验结果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和有效就业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格兰杰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就业增长的格兰杰原因,有效就业的增加也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常云昆、李俊锋、蒲艳萍从有效就业的角度出发,通过实

3、证得出了中国存在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互动机制的结论。  这种观点基于中国存在大量隐性失业和就业不足的基本事实,侧重于就业质量而非单纯的数量指标,分析有效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可谓视角新颖、独树一帜。但有效就业很难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目前学术界对有效就业的界定和有效就业量的测算方法也存在严重分歧,此外即便经济增长促进了有效就业的增长、就业质量的提高,但当今社会成员就业难、流动难、工资低、强度大仍然是所面临的突出现实问题,所以有效就业论难以使人信服。  (二)实际就业弹性论  冯煜认为,由于隐性失业的存在,一

4、般统计分析的就业增长弹性系数并不是真正的劳动力弹性系数,鉴于此,他从名义就业量中扣除了社会总体的隐蔽失业量,得出结论:1978-1990年中国实际就业弹性较高而且稳定,在20世纪90年代迅速下降,在20世纪90年代末略有回升。邓志旺、蔡晓帆的研究也表明中国下降的是名义就业弹性,把隐性失业考虑进去以后的实际就业弹性没有急剧下降,中国近20年的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所谓的“高经济增长,低就业增长”的矛盾并不存在。刘军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就业弹性在表现经济增长的真实就业吸纳能力上

5、是无效的,而近几年的就业弹性系数被人为地缩小了。简新华、余江建立了一个存在冗员的就业弹性模型来研究冗员对就业弹性的影响;并利用相关数据,重新估计了中国1980-2004年剔除冗员影响后的就业弹性;结果显示,1995年后中国GDP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并没有下降。  这种观点针对就业弹性没有考虑隐蔽性失业和不完全就业的现象,基于中国存在大量隐性失业的基本事实,区分了名义就业弹性和实际就业弹性,这是可取的,但基于实际就业弹性的估算结果来判断经济增长与就业的一致性,这是欠妥当的,因为隐性失业本身是很难进行定量和定性

6、分析的。  (三)统计失真论  葛蔓、刘桢认为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高速增长”是真,而所谓“低就业”或“无就业增长”则是由于统计口径、手段与方法不适应时代特征而导致的假象或误判。她们认为,由于中国现行统计本身的问题导致就业人数远低于实际,中国是“高增长、高就业”并存。这种观点也面临种种质疑。众所周知,由于城镇登记失业率遗漏掉城镇未统计失业人口、国有企业下岗人员中的失业人口、转移到城镇农村剩余劳动力中的失业人口这三部分,所以它明显低于真实失业率,不具备统计分析意义。为此,许多专家、学者和研究机

7、构根据不同的方法对真实失业率进行了估算。比如周天勇通过比较适度城镇人口劳动参与率与实际城镇人口劳动参与率,来估测城镇真实失业率;龚刚敏将估测的失业率限定在城镇,同时只考虑失业和下岗且未再就业的人员,不考虑隐性失业,设定模型估算真实失业率;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依据城市劳动力调查数据推算真实失业率。尽管他们的推算方法、采取的数据各有不同,但最终估算出来的真实失业率都比较高,从估算数据中并没有看到“高增长、高就业”并存的迹象。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非一致内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

8、就业弹性持续下降。国内外学者对此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根据基本观点的差异可分为两派,一派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存在一致性,另一派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存在非一致性。本文对这些理论成果进行分类介绍和评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着非一致性的结论,并分析了非一致性的表现和成因体系。  关键词:经济增长就业一致性非一致性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一致性  (一)有效就业论  龚玉泉、袁志刚从有效劳动需求,即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约束下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