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哲学史上的胡适

中国现代哲学史上的胡适

ID:22150472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7

中国现代哲学史上的胡适_第1页
中国现代哲学史上的胡适_第2页
中国现代哲学史上的胡适_第3页
中国现代哲学史上的胡适_第4页
中国现代哲学史上的胡适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哲学史上的胡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现代哲学史上的胡适1923年12月蔡元培先生应《申报》社之约发表《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内中提到:中国人与哲学的关系,“可分为西洋哲学的介绍与古代哲学的整理两方面”〕其中特别提及胡适的即为:一是从介绍西洋哲学这方面看,“胡氏可算是介绍杜威学说上最有力的人”二是从整理古代哲学而言,“绩溪胡适把他在北京大学所讲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刊布出来,算是第一部新的哲学史。蔡先生发表这段话时,胡适不过三十二岁,尽管他的生命后来还延续了三十九年,他的哲学研究工作仍在继续,但他与中国哲学的关系,他对北大哲学学科建设所发挥的作用,并未脱离蔡先生所提示的轨迹。因此,我们今天来总

2、结胡适的哲学成就时,大体也只能从介绍西洋哲学和研究中国哲学域中国思想)这两方面来讨论。在胡适之前,中国学人介绍西洋哲学有严复、李石岑、王国维诸人,但他们主要介绍的是欧洲哲学。具体的说,严复迻译英国哲学家赫胥黎、斯宾塞、约翰。穆勒等人的作品;李石岑介绍法国哲学家卢梭、伏尔泰、拉马尔克等人的学说,王国维评述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尼采的思想。介绍美国这块“新大陆”的哲学则自胡适始,他对美国本土哲学的系统介绍始于1919年4月15日在《新青年》上发表的《实验主义》一文,这篇论文从辨析“实验主义”名称的“引论”开始,到逐一介绍皮耳士、詹姆士、杜威的学说,尤其是对杜威哲学的推介给

3、予了较大的篇幅,反映了胡适对杜威的“应用主义”(或“器具主义”ntumenalim)的偏爱。胡适之所以将这派哲学的中文译名定为“实验主义”是因为他认为:“实际主义’(Praanatim胜重实际的效果;实验主义’(Expermenalim)虽然也注重实际的效果,但他更能点出这种哲学所最注意的是实验的方法。实验的方法就是科学家在试验室里用的方法。这一派哲学的始祖皮耳士常说他的新哲学不是别的,就是科学试验室的态度’(TheLabroyattiudefmnd)。这种态度是这种哲学的各派所公认的,所以我们可用来做一个类名’。对自己的这篇文章,胡适颇为自信,1921年7月4日

4、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当初本想不把《实验主义〉全部钞入,现在仔细看来,这几篇确有存在的价值。恐怕现在英文的论实验主义’的书,如Munay的《pragnaim》之类一没有一部能比我这一本小册子的简要而精彩。遗憾的是,后来许多国人囿于偏见,有意无意地扭曲胡适的本意,常常使用“实用主义”这一在中文中明显带有贬意的名称。《实验主义》发表于杜威来华讲学前夕,它对实验主义的系统评介等于是为杜威来华讲学做了一个巨大的广告。杜威在华讲学长达两年(919年4月30日一1921年7月)为“实验主义”在华夏大地布道,同时也将近代以来的中美文化交流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在杜威的巡回讲学中,胡适

5、与杜威的其他嫡传弟子蒋梦麟、陶行知、刘伯明等随侍左右,为其讲演担任翻译。胡适出力尤大,杜威在北京、天津、山西、山东等处的讲演几乎全为胡适担任口译,经胡适翻译而整理出来的《杜威五大讲演》(920年8月《晨报》出版澎响极大,短短一年间,即己印行11版,每版都在一万册以上,实验主义蔚然成为“五四”时期最有影响力的西方哲学理论,对推动当时的思想解放运动起了积极的作用。以后,胡适又在北大开设“杜威著作选读”胡适介绍西方哲学的另一项工作就是在北大首先开设西方哲学史课程。1917年9月胡适来北大任教之初,即在哲学系开设“西洋哲学史大纲”一课,另在哲学研究所承担“欧美最近哲学之趋

6、势”一课,指导学生冯友兰、张崧年、唐伟。据冯友兰先生回忆:1915年9月他进入北大,“但是并没有达到我原来要学习西方哲学的目的。当时的北京大学,照章程上说,有三个哲学门:中国哲学门、西洋哲学门和印度哲学门。实际上是印度哲学门压根就没人提。西洋哲学门,本来说是要在1915年开的,可是只找到了一位教授,名叫周慕西,不久他就去世,所以也开不成了。己经开的只有中国哲学门,这个学门己经有了比我高的一班,我们这班算是这个学门的第二班。”由此不难看出当时北大哲学门西洋哲学史这一科目教学状况的窘境。胡适登上北大讲台,实为填补这一空白。可惜这方面他留下的材料只有一部《西洋哲学史大纲

7、》井义稿残稿,内容仅有“导言”和“希腊哲学”部分。胡适还写过一篇《五十年来之世界哲学》。1922年《申报》为纪念该报五十周年编辑、出版一册《最近五十年》邀约各领域最有代表性的学者撰稿。其中涉及哲学部分的《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由蔡元培先生承担,而胡适被分配撰写《五十年来之世界哲学》可见胡适当时被人们看成是这方面的最佳人选。胡适之前,虽有不少学者介绍西洋哲学,但他们却大多没有在欧美系统接受西方哲学教育和训练的经历,更说不上像胡适这样经历了从学士到博士一个完整的学术训练过程,因此他们对西方哲学的介绍只可能是个别的、或随感性的,而“五十年来之世界哲学”这样一个题目对当时的

8、中国学术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