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

《赤壁赋》(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

ID:22152486

大小:4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赤壁赋》(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_第1页
《赤壁赋》(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_第2页
《赤壁赋》(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_第3页
《赤壁赋》(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_第4页
《赤壁赋》(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赤壁赋》(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赤壁赋》说课详案一、教材说明本文是鲁人版必修教材第二册第一课,苏轼曾写过两篇《赤壁赋》,这篇为《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这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作者无辜遇害,长期被贬,郁愤之情,实在难免。但他又能坦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不被颓唐厌世的消沉情绪所压倒。他在这篇赋中自言愁,而又自解其愁,反映了这种复杂的心情,最终表现了豁达开朗的性格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进而深入了解文章。2、积累字、词等基础知识。3、赏析本文“景”、“情”、“理”结合的写法。(合作探究环节)4、体会作者历经磨难仍豁达乐观的精神情怀。5、通过“小崔会客”

2、、“梯度习作”,合作探究,提升能力。(合作探究环节)三、教学重点、难点1、整体感知文章。(学生通过预习,借助课下注释与《详解》,对文章进行了初步翻译,需要在课堂上琢磨句子蕴涵的意义,体会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2、体会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理清本文的线索。(合作探究环节)3.体会景、情、理的交融,品鉴技巧之美。四、教学方法1、听名家朗诵,进行正音;2、辅以多媒体课件,进行“三读三求”;(合作探究环节)3、教师引导,给出话题,学生以小课题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展示;教师补充,师生共同探究,展示结果。五、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语中国文学史上,名篇佳作汗牛

3、充栋、数不胜数,但总有一些是最被人所熟知、所称道的。下面我也来吟咏几句,大家尝试着思考寻觅一下它们出自何人之手。(诗句见课件)大家答得不错,俗话说:文如其人。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同学习苏轼的一篇文章《赤壁赋》,读文知人,走近古赤壁,了解苏东坡。(二)展示“课件导航”,明确教学环节。教学目标/点击作者/三读三求/探究练习5(三)点击作者(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了解自主发言,“大话东坡”。)(教师语:“点击过后,朦胧中可见苏轼带着诗人特有的洒脱,刚食了美味的东坡肉,饮了解忧的杜康酒,胡须飘摆,向我们走来。”语言尽量形象,引起学生兴趣。)教师展示课件内容为:苏轼,北宋文学家,字

4、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1、(虽然)才高八斗散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书法:列“苏黄米蔡”之首2、(但是)仕途坎坷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元丰二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哲宗继位,一度被召回家,等哲宗亲政,苏轼再一次遭贬到惠州,后又到琼州。徽宗即位后,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3、(却仍)豁达开朗苏堤(工程师)、东坡肉(美食家)、荔枝(贪吃者)、竹子(心高洁)杭州西湖有“苏堤春晓”,苏东坡发明

5、了“东坡肉”,曾自言“日啖荔枝三百颗”,但他更关注精神的需要,曾写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以上可以佐证苏轼的历经磨难,达观开朗,辅助学生理解作者性情。(四)三读三求(一读求“识”、二读求“品”、三读求“悟”)一读求识(识音、识字、识文赋)1、识音及解字见课件(略)2、识文赋散文赋也叫文赋,是中唐以后出现的一种文体。文赋兼有诗歌和散文的一些特点,不受骈赋、律赋那些框框的限制,较多地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形成了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前赤壁赋》就是这种文体的典型之作。二读求品(品词、品句、品写法)1、品词探究活动:让学生群答“哪些词

6、用的精妙?为什么?”根据回答,当即总结出若干有代表性的词,师生探究,加以分析。(备用资料4个)1.从“泛”字我们好像看到了小船漂浮在江面上,自由自在的样子。2.“徘徊”一词用的是拟人手法,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缓缓升起的动态,更重要的是,“徘徊”一词还透露出了作者对月夜美景的眷恋之情。53.白茫茫的雾气“横”在水面上,是从近处看;月光下水光遥“接”天边,是往远处望。一“横”一“接”,就像中国画的大写意,准确、简洁而又传神地描绘出一个静谧的夜景。4.从“纵”字我们又好像看到了小船已经放开,毫无拘束地冲向前去;“凌”字又让我们体会小船在波峰浪尖飞快掠过的动态,衬托了愉快的

7、心情。2、品句(注:前期预习已结合课下注释及《详解》,将翻译工作基本完成,在此品句,重在品语言美、意境美以及句子与诗歌主题的关系)探究活动:让学生找出觉得优美的句子,并分析这些句子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以及议论的关系,各课题组找出自己的代言人,进行发言。(备用教学资源:四组句子,老师尽力引导学生找出“美”与“蕴”兼具的句子,并最终形成一条“乐——悲——乐”的感情线索。)教学资源:(略)3、品写法(景、情、理的交融)学生预习时已借助课下注释和《详解》,初步翻译了文章,现在要琢磨一下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想要表达的道理。理清本文的线索。(重点:第一、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