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史学家谢观与《中国医学源流论》

中医史学家谢观与《中国医学源流论》

ID:22154312

大小:5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7

中医史学家谢观与《中国医学源流论》_第1页
中医史学家谢观与《中国医学源流论》_第2页
中医史学家谢观与《中国医学源流论》_第3页
中医史学家谢观与《中国医学源流论》_第4页
中医史学家谢观与《中国医学源流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史学家谢观与《中国医学源流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史学家谢观与《中国医学源流论》谢观(1880~1950),字利恒,亦字励恒,晚号澄斋老人,江苏武进县人,世居县西北罗墅湾,罗墅湾滨临孟河。谢观一生成就卓异,是现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中医文献学家、中医史学家。一、早年积学谢观出身中医、名儒世家。曾祖谢翔,为一方名医。祖父谢润,字葆初,清代医学家,自幼随父习医,学宗清代名医喻嘉言(名昌,江西新建人)、徐灵胎(名大椿,江苏吴江人),尤精于伤寒诊治,故治外感病证辄效,为杏林所重。著《医学经纬》五十卷,惜未能刊行,后由谢观集其遗著,编成《葆初先

2、生医集》。其伯祖兰生,亦为孟河名医。父钟英,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举人。江苏布政使黄彭年,曾邀钟英至苏州参政论学。钟英先生尤精地舆学,丰藏全国各省舆地图册,亦工于古文辞,曾致力洪亮吉《三国疆域志》补注研究,审事迹,断是非,悉参于陈寿《三国志》凡州郡、关津、镇戍废置分合,皆以陈寿为主,一一核实,追其本,溯其源。前后费时十年之久,五易其稿,终撰成《三国疆域志补注》,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由湖南付刻印行。尚有《补水经注洛水》等著述传世。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政变”后,回故里授徒讲

3、学,为世之名儒。谢观幼承家学,颖悟勤勉,得父严教,早年即精研经史、舆地之学“于古今山川形势、郡邑沿革,已了如指掌。”亦习秦汉诸子,“为文章,不懈而及于古”(吕思勉《谢利恒先生传》)。尚得祖父悉心教诲,熟诵《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及方书、本草。甲午(1894年)战争后,海内争言维新。其邑有龙城书院,亦应时改为致用精舍。时谢观年届15岁,有志新学,遂入致用精舍,肄经史舆地之学历次考试,皆名列前茅。时同邑有名医马培之(1820—1898年),亦出身世医,随祖父临证十六年,尽得其学,以内、外、

4、喉三科见长。曾为慈禧太后治病(1880年),人称“马徵君”。为孟河学派代表人之一。此间,谢观慕其医术,特往拜于马氏门下,颇得马氏钟爱,亦尽得师传。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谢观肄业于苏州东吴大学,因遭逢外患而辍学。二、教育名家光绪三十■_年(1905年),谢观始以地理之学,任教广州中学。不久任教两广优级师范学校。因谢观饱读经史、舆地、医学,且贯通古今,故教学生动形象,一时之间,游学预备科、陆军中学、广东法政、初级师范、陆军小学、随宦学堂等诸名校,且诸校争相延请,成为广州地理名师。然因诸校延请甚

5、多,课务繁重,又因谢观老母不服岭南水土,教学三载,遂辞归上海,至商务印书馆就职,编纂地理图书。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上海营造富商叶澄衷氏创立澄衷学堂,闻谢观声望,敬其才智,特聘观为校长。谢观赴任后,“严管理,勤教课”不久,澄衷学堂成为当时国内名校。辛亥(1911年)革命后,国体变革,谢观又为故里武进县请回主政教育。赴任两年之间,武进教育迅速发展,原学校30所、学生4000余名,不久学校即扩展至158所、学生6万余名。经教育部核定,成绩名列全国第二。袁世凯曾召谢观入京,欲委任谢观为江苏省教育

6、厅长,谢氏“豫(预)烛洪宪之变”(吕思勉),婉辞不就。三、主编辞书民国3年(1914年),谢观重返上海商务印书馆(时于商务印书馆担任编务,有同乡恽铁樵。其时,恽铁樵主编《小说月报》,尚未以医名世。谢观与之相交甚厚),主纂地理书籍,先后编成图书30余种。谢认为一统志暨各省郡县图经,多详载古迹风景,而有关地形、地质、气候、风俗、物产等,却罕能述其详,以致‘‘失地学真意,阙经世之用”,遂提出欲纂各省新志,然诸多因素所限,未能成功。谢观虽忙于教育、教学及编纂地理图书,平曰亦未以医为业,然于中医典籍涉猎,

7、则从未间断。遇亲友患病,则亲为处方治疗;若遇儒医、世医,或草泽铃医有一技之长者,必殷勤询访以求教,从未因忙碌而荒废。谢观出身中医世家,其医名亦多闻于人。故受商务印书馆之托,主编《中国医学大辞典》。谢受任后,“纵览古今医籍,旁及朝鲜、曰本之书,汰其芜,去其复,存其精英,历时八载,成书三百五十万言”。该书收词目37000余条,于民国10年(1921年)初刊。先后再版31次,为20世纪初中国医学权威辞书,亦为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综合性医学大辞书。此书收罗宏富,剖析详明,体例新颖,开我国中医药辞书先河。书

8、成后,谢观辞谢商务印书馆职务,将其上海寓居命名为“澄斋”,专心探究岐黄之术,恪守医界公务,从事治病救人、办学授课、研讨学术等医事活动。四、献身医学早在商务印书馆编纂期间,于民国6年(1917年),谢观曾应著名中医丁甘仁邀请,任上海中医专门学校首任校长。丁甘仁亦武进人,居孟河镇。与谢同乡,且同为名医马培之弟子。该校成立,为北洋政府备案批准第一所中医院校。据载,亦为我国中医学校首创。谢观赴任后,亲定课程,亲编讲义,亲自教授。后诸多中医学校兴起,其教学课程与讲义,多取则于谢氏。民国14年(1925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