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ID:22154756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_第1页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_第2页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_第3页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_第4页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升高,但人们对它的发病机制还未完全弄清,中医将其归属为“痛经”、“癥瘕”等范畴,中医治疗EMS的疗效要要优于西医,且副作用少,复发率小,前景广阔。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疗法;综述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以具有功能性的子宫腺体和间质组织生异位长于正常子宫以外为特征[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疼痛(痛经、性交痛、盆腔痛)不孕和月经异常。目前,内异症的发生发展逐渐呈现年轻化低龄化的特点,由于其病程缠绵反复,对广大妇女造成了极大的身心伤害

2、,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其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本文现将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之中医药治疗的进展做如下综述。  1病因病机  在中医学中,没有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对应的确切病名,根据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将其归于“痛经”、“不孕”、“癥瘕“等论述中。隋《诸病源候论》中所述:“血癥令人腰痛,不可以仰俯,横骨下有积气,牢如石,小腹里急苦痛,深达腰腹,下挛阴里……月水不时,乍来乍不来,此病令人无子。”《金匾要略》曰:“经水不利,少腹满痛”。此描述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有很多相似之处。清代柳宝治《柳选四家医案》“痛经数年,不得孕育,腹中有块凝滞……询之闺阁之时无是病,既嫁之后有是疾。”明张景岳《景岳全书·

3、妇人归·癥瘕类》:“瘀血留滞做癥,其证则或由经期,或由产后,凡内伤生冷,或外受风寒,或患怒伤肝,气逆而血留,……或积劳积弱,气弱而不行。总由血动之时,余血未净,而一有所逆,则留滞日积而渐以成癥;这些与内异位症继发性痛经、不孕等临床表现极为相符。  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传统中医学理论,近年来,众多医家从不同角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探究,马中夫[2]提出“三因致病学说”,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是由三个致病因素,链锁互动形成。瘀血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础病理产物,热毒是子宫内膜异位症趋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肾气虚、冲任失司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内在特异机制。  高月平[3]认为:内异症以肾虚为本,痰瘀为标

4、。肝郁乃痰瘀形成的中间环节,系本虚标实证。李祥云[4]认为:肾虚血瘀为本病的病机,肾亏精血不足,血行缓慢易成瘀阻,瘀阻可致痛经不孕不育等症。由此可见多数医者认为血瘀为内异症基本病机。  2中医药的治疗  2.1辩证论治辩证论治一直是祖国中医药疗法的特色和精华所在,然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目前为止尚无统一的分型标准,中医辩证治疗,也是以“血瘀”为基础展开,各个医家主要采取辩病与辩证相结合,根据其兼证不同辨证分型以论治。据连芳【5】叙述,丁氏查阅1995年至2006年涉及EMS中医证型的文献101篇、病例535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本证型依次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肾虚血瘀、瘀热互结、气虚血瘀、湿热内

5、蕴、痰瘀互结7种。  任氏[6]认为:血瘀影响气机的运行,形成气滞血瘀,治以行气化瘀为主,采用祛瘀通经汤(三棱、羲术、丹参、郁金、赤芍、鸡内金、浙贝、鳖甲、当归)治疗55例,总有效率89.1%,高于西药对照组达那哇口服有效率74.1%  区绮云[7]陈锐认为:女子善怀多郁,常致肝气郁滞,气机不利,而气与血相互维系,气病必及血分,取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之法,以四逆散为主药,随证加用补虚及活血化瘀之品,治疗肝郁气滞血瘀之子宫内膜异位症取得良好的疗效。  朱惠云[8]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其本为肾虚,标为湿热瘀阻,以清热利湿、活血消癥、佐以补肾为治则,采用四妙散加味治疗此证,总有效率为86.95%。  

6、卢氏[9-10]等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为痰湿致病特点,法当“化瘀消痰,软坚散结”;吴凡[11]认为本病以“血瘀痰结”为主,以软坚化痰,化瘀定痛法治疗内异症53例,总有效率为92.5%  据刘氏[12]报道,宋知理等以以清热化瘀法为主,运用“红藤方”治疗瘀热夹杂之内异症,结果CA-125下降71.4%,EMAb转阴率81.5%,总有效率91.6%;证实本法可抑制抗原抗体反应,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并可抑制异位内膜的增生。  申氏[13]认为:寒凝血瘀为标,肾虚为本,互为因果。治疗以温经散瘀为主,益肾为辅。其采用痛经内异消合剂与对照组丹那唑相比,治疗组61例中治愈15例,显效27例,有效15例

7、,无效4例。  廖氏[14]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机为气血失调,瘀血阻滞,积久成癥。治以益气活血为主,采用益气化瘀软坚方随症加减治疗内异症患者31例,总有效率为90.3%  内异症患者虽以血瘀为其典型表现,但常伴有肾虚症状,如腰膝酸软、形寒肢冷、不孕等。多数学者认为“1肾虚为本,血瘀为标”。张氏[12]在文献中提到,沈洪沁等认为温肾化瘀方药可促使粘连和结缔组织松解,加强血瘀吸收,采用用补肾活血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