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球大地测量1—135

椭球大地测量1—135

ID:22180318

大小:3.26 MB

页数:149页

时间:2018-10-27

椭球大地测量1—135_第1页
椭球大地测量1—135_第2页
椭球大地测量1—135_第3页
椭球大地测量1—135_第4页
椭球大地测量1—135_第5页
资源描述:

《椭球大地测量1—13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常用符号表1.关于椭球的符号a——椭球长半径,b——椭球短半径,c——极点子午圈曲率半径,α——椭球扁率,e——椭球第一偏心率,e’—一椭球第二偏心率,w——第一辅助函数,w=1-e2sin2B,v——第二辅助函数,v=1+e’2cos2B,m=a2-b2a2+b2,n=a-ba+b,η2=e'2cos2B,t=tgB,X、Y、z——球心直角坐标,X、Y、Z、——站心赤道直角坐标,x、y、z——站心地平直角坐标,L、Ф——经方向和纬方向角,L——大地经度,B——大地纬度,u——归化纬度,Ф——球心纬度,q——等量纬度,ρ——球心向经,A——大地方

2、位角,S——大地线长度,σ——边长s所对的球心角,H一大地高,ι——大地经差,b一大地纬差,ɑ——大地方位角差,Z大——大地天顶距,M——子午圈曲率半径N——卯酉圈曲率半径,(1)=ρ’‘M59(2)=ρ’‘NR——平均曲率半径,RA——任意方向法截线曲率半径,r——平行圈半径,’X一—子午线孤长,m——大地线归化长2,关于大地水准面的符号λ一—天文经度,φ——天文纬度,ɑ——天文方位角,d——基线量距长度,D——物理测距长度,ζ——垂线偏差的子午圈分量,η——垂线偏差的卯酉圈分量,ε——垂线偏差在任意方向上的分量N——大地水准面差距,ξ——高程

3、异常,H正——正高,H正常一一正常高,ge、gp——赤道和极点的重力,γe、γp——赤道和极点的正常重力,z天——天文天顶距,3.关于高斯投影的符号x、y——平面直角坐标,γ——平面子午线收敛角,σ——方向改正,m——投影长度比,s一—平面边长,T——坐标方位角4.关于坐标变换的符号△x,△y,△z一—不同直角坐标系原点的坐标差(平移参数εx、εy、εz——欧拉角(旋转参数),△m——尺度变化目录59常用符号表第一部分椭球面上的测量计算第一章地球椭球1—1测量和计算的基准面……………………………………………………………(3)1—2参考椭球…………

4、………………………………………………………………(7)1—3椭球大地测量学简介……………………………………………………………(9)第二章基本坐标系2—1椭球的基本参数及其相互关系…………………………………………………(11)2—2基本坐标系………………………………………………………………………(12)2—3子午面直角坐标与大地纬度、归化纬度、球心纬度的关系…………………(18)2—4大地纬度、归化纬度、球心纬度之间的关系…………………………………(21)2—5由大地纬度、归化纬度、球心纬度和大地经度计算空间直角坐标…………(23)2—6由空间直角

5、坐标计算大地坐标的迭代解法……………………………………(25)2—7由空间宣角坐标计算大地坐标的直接解法……………………………………(27)2—8空间点大地纬度、大地高与球心纬度、向径的关系式………………………(30)2—9站心地平直角坐标与站心赤道直角坐标的关系………………………………(33)2—10站心地平直角坐标与球心直角坐标的关系……………………………………(35)2—11站心地平极坐标与站心地平直角坐标、站心赤道直角坐标的关系…………(36)2—12站心赤道极坐标与站心赤道直角坐标的关系…………………………………(37)2—12空间直线

6、的方向余弦……………………………………………………………(37)第三章法截线3—1法截线和斜截线…………………………………………………………………(38)3—2任意方向法截线曲率半径………………………………………………………(38)3—3子午圈和卯酉圈曲率半径………………………………………………………(40)3—4利用孤素公式求M和N…………………………………………………………(42)3—5平均曲率半径……………………………………………………………………(44)3—6用几何法推导平均曲率半径……………………………………………………(46)3—7子

7、午线孤长和平行圈孤长………………………………………………………(48)3—8梯形图幅面积……………………………………………………………………(53)3—9法截线弧素………………………………………………………………………(55)3—10法截线的参数方程………………………………………………………………(55)3—11法截线与圆弧的关系……………………………………………………………(58)3—12法截线与切线的关系…………………—……………………………………(61)3—13法截线的弦长和俯角…………………………………………………………(63)3—14相

8、对祛截线…………………——………—…—……………………………(63)3—15相对法截线的夹角和幅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