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播植草施工方案

喷播植草施工方案

ID:22192884

大小:356.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10-27

喷播植草施工方案_第1页
喷播植草施工方案_第2页
喷播植草施工方案_第3页
喷播植草施工方案_第4页
喷播植草施工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喷播植草施工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铜仁市江口至玉屏(大龙)高速公路工程TJ-7标喷播植草施工方案目录1编制依据11.1编制说明11.2编制依据11.3适用范围12工程概况12.1工程简介12.1.1项目概况12.1.2水文、气象12.1.2.1水文12.1.2.2气象22.1.3主要地质特征32.1.4工程技术标准参数32.2喷播植草类型42.2.1路基植草防护42.2.1.1路堤边坡植草42.2.1.2拱形骨架植草防护设计42.2.1.3衬砌拱防护边坡植草42.2.1.4无防护土质路堑边坡植草52.2.2桥梁锥坡绿化62.2.3取弃土场绿化63施工安排73.1施工进度计划73.2机械设备、人员等准备7

2、3.3施工进度保证措施84施工准备84.1物资准备84.2技术准备94.3安全文明施工准备94.4施工水电准备95喷播植草施工技术要点95.1普通喷播技术要求95.2客土喷播施工技术要求105.3三维土工网垫喷播草籽灌木籽技术要求126质量标准126.1一般规定126.2边坡植草标准136.3取弃土场植草标准137质量保证机构及措施137.1成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137.2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158安全生产保证组织机构及保证措施158.1安全管理组织机构15铜仁市江口至玉屏(大龙)高速公路工程TJ-7标喷播植草施工方案8.2安全管理制度168.3制订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基本标准

3、178.4施工安全保证措施178.4.1危险源二次辨识、评价178.4.2大危险源的甄别28.4.3技术措施38.4.3.1防高空坠落事故安全保证措施38.4.3.2防止机械伤害安全保证措施38.4.3.3临时用电施工安全保证措施38.4.4应急预案48.4.4.1高空坠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48.4.4.2机械伤害事故应急预案58.4.4.3触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79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89.1总则89.2文明施工承诺89.3文明施工组织措施89.4文明施工技术保证措施99.5环境保护措施910职业健康保证措施1011雨季施工保证措施111编制依据1.1编制说明我标段

4、对整个合同段的地理环境、地质特点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结合我标段的具体特点,在业主提供招标文件、施工图纸、相关资料和吸取以往施工经验的基础上,组织项目经理部有关技术人员认真编制此施工方案。1.2编制依据⑴《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⑵《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⑷《贵州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⑸《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B11/T212-2003)⑹现场调查的工地自然条件、区域资源条件等1.3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铜仁市江玉高速公路项目喷播植草施工。2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2.1.1项目概况铜仁江玉高速公路项目起于

5、铜仁市江口县闵孝镇岳家寨与杭瑞高速相接,路线途径闵孝、民和、羊桥、天星、水尾、朱家场、终点位于铜仁市玉屏县大龙镇,接铜大高速公路,新建公路里程72.35公里,其中江口县境内42.92公里(含凯德连接线11.65公里)、岑巩县21.6公里,玉屏县7.83公里,技术标准为: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我项目为铜仁市江口至玉屏(大龙)高速公路凯德连接线工程,起止桩号:LK0+000~LK11+695,路线全长11.695km,起点位于江口县双江镇凯德街道与XD-009相接处,终点位于江口县民和镇。土建工程工期约24个月。2.1.2水文、气象2.1.

6、2.1水文沿线河流主要为锦江、闵孝河和车坝河,属长江流域沅江水系。28⑴锦江:锦江河发源于贵州省梵净山南麓,属沅水一级支流,途径麻阳郭公坪、锦和、高村、吕家坪等13个乡镇,全程117公里,流域面积7558平方公里。⑵闵孝河:是中国贵州省铜仁地区梵净山境内的一条河流。该河流发源于梵净山为锦江正源,锦江古称辰水,其载“三山谷(梵净山)辰水所出”。该河沿山西侧途径德旺、闵孝、双江三个镇而汇入锦江河。⑶车坝河:车坝河发源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北部,流经铜仁市江口县、碧山区、万山区,于玉屏侗族自治县高弓滩注入舞阳河,属于沅江水系。河长79千米,流域面积1060平方千米

7、,多年平均流量17立方米每秒,自然落差568米。根据中国地震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和河北地震局、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冀震发[2001]38号文,本项目穿越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s。根据建设部建标[2001]156号文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通知,本线路所经区域为Ⅵ-Ⅶ度区。根据地质灾害分布图,路线所经区域为V1和Ⅱ3地质灾害亚区,度区长隧道、特大桥和一些不良地质现象易发区应提高1度设防,Ⅶ度区路线、桥涵、隧道抗震均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