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识人之法---读《人物志》

谈识人之法---读《人物志》

ID:22222277

大小:29.82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27

谈识人之法---读《人物志》_第1页
谈识人之法---读《人物志》_第2页
谈识人之法---读《人物志》_第3页
谈识人之法---读《人物志》_第4页
谈识人之法---读《人物志》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识人之法---读《人物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一、识人应由外在形质寻内在质性    人物之本,出乎情性。情性——性是天赋的本质、本性,情来自性,乃是后天染习得来的欲望。    人物的根本,就在天赋的本质与本性所发出的情欲。可求之于情性之理,然而情性之理既微妙又玄奥,一般人是难以了解的。   要知道一个人内心的情欲与质性,可从外在的声音、形貌、举动寻求而得之。 1、从仪态去识人:心质亮直,其仪劲固;心质休决,其仪进猛;心质平理,其仪安闲。外在仪态的展现,可反映内在的心理状态:①品质忠诚正直的人,必定展现出刚正不屈的仪态;②品质美好善良的人,必定展现出进取严谨的仪态;③品质有条不紊的人,必定展现出安详闲适的

2、仪态。2、从容止去识人:仪动成容,各有态度;直容之动,矫矫行行;休容之动,业业跪跪;德容之动,颙颙(体貌谦顺的样子。颙,音yóng)昂昂(音昂áng,气宇轩昂貌)。   容止就是外在的形貌举动。人的静态是仪(仪态),动态是容(容止),因此,仪动就成容了。容止可分为:直容、休容、德容三类。①正直的人,必定会展现出勇武刚强的容止;②美善的人,必定会展现出戒惧谨慎的容止;③有德的人,必定会展现出严肃轩昂的容止。3、从声音去识人     容之动作,发乎心气[心气于内,容见于外],心气之征,则声变是也[心不系一,声和乃变]。    气合成声,声应律吕[请而完者律,和而

3、平者吕]:有和平之声,有清畅之声,有回衍之声[心气不同,故声发亦异也]。    本段除了仪态与容止之外,谈到了声音的展现。容止是见于外的形貌举动,心气是藏于内在的心理状态,外在的容止发自内在的心气。      《礼记》谈到内心与声音之间的关系。“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因此,有感于物,动之于心,然后才形诸于声,人外在的声音乃随着内在心理的不同而变化。    不但气合成声,而且声音与乐律也是彼此呼应。因为声音随着心气之不同而产生变化。所以:①内心心平气和,就会有和平的声音;②内心清顺畅达,就会有清畅的

4、声音;③内心渐趋丰盛,就会有回衍的声音。还有《逸周书·视声篇》有关从声音来认人的四点值得参考:①内心不诚实的人,说话的声音零零落落、支支吾吾;②内心诚信的人,说话的声音清脆而节奏分明;③内心卑鄙乖独的人,说话的声音阴阳怪气,十分丑陋;④内心宽宏柔和的人,说话的声音温柔和缓。4、从貌色去识人     声畅于气,则实存貌色[非气无以成声,声成则貌应];故诚仁,必有温柔之色;诚勇,必有矜奋之色;诚智,必有明达之色;[声既殊管,故色亦异状]。    心气、声音、神色三者的关系如下:先有感于外物,乃动之于心气,再形诸于声音,最后见诸神色。    回过头来说,从一个人的

5、神色可以听其声音,从听其声音可以察其心气,从察其心气可以知其心性。于是:①一个心性诚仁的人,必定会展现出温柔的神色;②一个心性诚勇的人,必定会展现出庄重奋勉的神色;③一个心性诚智的人,必定会展现出明白通达的神色。5、从眼神去识人     夫色见于貌,所谓征神,征神见貌,则情发于目,故仁目之精,悫然以端,勇胆之精,哗然以强。然皆偏至之材,以胜体为质者也。故胜质不精,则其事不道。是故,直而不柔则木,劲而不精则力,固而不端则愚,气而不清则越,畅而不平则荡。    是故中庸之质异于此类。五常既备,包以味淡,五质内充,五精外章,是以目采五晖之光也。    本段是讨论“

6、发乎情味”。    征神是以形貌征知气色与风采。论识人重在征神,从征神以知人之质性。而人之质性,则见精于目,从目而论情性,可了解人的全部。    换言之,征神观人必须从眼神着手,刘晒注:“目为心候,故应心而发,心不倾倚,则视不回邪;志不怯懦,则视不衰悴。”指明了眼神与内心之间的关连。    观眼神来识人就是观眸子来识人。关于这一点,孟子解释得最清楚,《孟子·离娄篇》之:“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暸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眨焉。听其言,观其眸子,人焉暸哉”?暸是眼珠明亮,眨是眼珠不明,从眼神的反应即可测知其胸中的正或不正。我们一边听对方

7、说话,一边观察其眼神,若眸子明亮,则心口如一,若眼神错暗闪烁,则心口不一。    眸子是一个人心神的显现,从眸子经常可观察出一个人的正邪、强弱、真假。 6、人才九质之征               万物以形相生,人禀气而化生,禀气之多寡、厚薄、清浊,造成智慧之差别与形状之不同。然而形有其气色与神采,若能从仪态、容止、声音、貌色、神情、眼神等去观察,研判外表与心质之间的关系,就可穷物之道理,而且尽人之情性了。    综合上述的仪态、容止、声音、貌色、神情、眼神以尽人之情性,可整理出识人的“九质之征”,即从九方面去征知人的质性:⑴平陂之质在于神:因为神乃质之主,

8、所以神平则质平,神陂则质陂。因此,从人之神,可以征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