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发展策略探讨

移动互联网发展策略探讨

ID:22238860

大小:25.4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移动互联网发展策略探讨_第1页
移动互联网发展策略探讨_第2页
移动互联网发展策略探讨_第3页
移动互联网发展策略探讨_第4页
移动互联网发展策略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移动互联网发展策略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移动互联网发展策略探讨http://www.c114.net(2008/12/109:26)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1.移动互联网的产生移动互联网的产生和兴起,是互联网产业与电信产业融合背景下的产物。互联网、移动网络的融合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催生了新兴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移动互联网融合了互联网的连接功能、无线移动功能以及智能移动终端的计算功能,并呈现出数字化和IP化的发展特点。数字化提供了统一的数字表述格式,IP化则提供了统一的数据联

2、通格式,以此为前提,网络的通讯和数据的来源都变得相对简单,这是信息产业的一个重要变革。产业技术融合将给用户一种全新的“超媒体”体验,即个人计算、个人通信和个人控制,从而带给用户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2.移动互联网的定义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定义,业界比较统一。在我国,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中兴通信公司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白皮书》中给出的定义:“狭义的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能够通过手机,PDA或其他手持终端通过通信网络接入网络。广义一些的定义是指用户能够通过手机,PDA或其他手持终端以无线的方式通过各种网络(W-LAN,WiMAX,GPRS,CDM

3、A等)接入互联网”。WAP论坛给出的定义是:移动互联网是通过手机,PDA或其他手持终端通过各种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交换。本文采用的是WAP论坛的定义,将移动互联网理解为最广义的概念,文中传统互联网指的是传统的固定互联网。3.国内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根据艾瑞市场咨询公司的报告,2006年我国网络经济市场规模为336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40%。据该公司预测,我国网络经济市场规模未来三年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趋势,2006-201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到30.7%,2010年其市场规模将高达940亿元。在无线互联网领域,根据CNNIC的报

4、告,截至2007年6月底,我国WAP用户数约为4430万户,具有独立域名的WAP站点数量约为6.5万个,WAP网页数量约为2.6亿,网页字节数约为800GB,移动互联网产业已初具规模,其快速发展的临界点即将到来。移动互联网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瓶颈问题,诸如手机智能终端普及程度不高、功能尚不究善,手机上网速度偏低、资费偏高,“杀手级”应用始终匮乏等都制约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数以亿计的用户面对现有的移动网络基础架构继续保持着沉默。随着3G脚步的临近,移动互联网亟需打破僵局,跨越新业务发展初期的裂谷,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并增强业务粘性。----

5、------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二、移动互联网发展环境分析1.用户及其需求的发展从用户接受度来看,移动互联网在亚太地区有较好的用户基础和发展土壤。2005年,约有20%的亚太地区用户体验过手机上网功能,相比2004年增长了4倍,用户对手机上网的接受度非常高。走在全球移动互联网前端的日本市场,到2006年底,有9960万人利用移动装置访问互联网,约占日本人口的3/5

6、。根据Nokia公司内部统计数据,通过手机内置的诺基亚.COM进行网站访问的用户日趋增多,其中全球访问量有五成是来自中国。而CNNIC最新调查数据也显示:在现有手机上网用户中,有一半以上都是一年之内的新增用户。由此可见,国内消费者对新的事物,特别是手机上网具有更高的接受度和更多的绝对需求。2.信息收发模式的发展传统互联网时代多采用信息推送模式,覆盖广泛但针对性差,缺乏对用户的甄别,目前的广告短信群发即停留在该阶段。随着移动搜索等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将采用拉取信息模式,即用户根据需要主动从信源查找信息,但这种方式仍有一定弊端:及时性差,且对

7、用户信息检索能力要求高。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建立在多媒体传播平台上的移动互联网超媒体时代,将实现两者优势互补,以推拉结合模式既保障快速供给,又通过及时疏理、分类,为用户提供贴身式服务,这将是移动互联网传播理念的新突破。此外,在未来3G时代,Web2.0将进入移动互联网,颠覆传统的以新闻门户网络平台为中心的信息发布模式,催生出“个人媒体”,实现个体制造信息、个体发布、个体传播,并扩散到尽可能多的其他个体。Web2.0的核心思想是SNS——社会化网络,其理念是充分利用“六度空间理论”增加人与人间的粘性,继而增加用户对产品的依赖。用户按照

8、“人一人”对话模式,成为信息制造的中心,拥有更多点对点传递信息渠道。目前,Web2.0正成为一个被广泛认同的理念,相信其未来在移动互联网的运用必将带来信息收发模式的新变革。3.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