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拜物教”视角下的拜金现象分析

“货币拜物教”视角下的拜金现象分析

ID:22248969

大小:62.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货币拜物教”视角下的拜金现象分析_第1页
“货币拜物教”视角下的拜金现象分析_第2页
“货币拜物教”视角下的拜金现象分析_第3页
“货币拜物教”视角下的拜金现象分析_第4页
“货币拜物教”视角下的拜金现象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货币拜物教”视角下的拜金现象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货币拜物教”视角下的拜金现象分析——以网络炫富现象为出发点一、货币拜物教的定义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到“货币拜物教”。后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与《资本论》里又进一步对各种各样的拜物教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宄。商品拜物教。在以私右制为经济基础的商品经济社会里,商品所体现出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这些商品具有了一种神秘的力量,它控制着商兑斗.产者,似乎它具有决定商品牛产者命运的神秘力量,为商沾生产者崇拜和迷信。马克思把商品世界的这种神秘性比喻为拜物教,称它为商品拜物教。[

2、1]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品交换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商品交换越来越频繁,并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劳动者的劳动需要通过价值来衡量。于是,货币就充当一般等价物,发挥其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等职能。在直接物物交换的商品社会中,能否顺利地换得别人的产品就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而发展到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吋候,商品生产者命运的好坏就看能否顺畅地换成货币。从商品拜物教阶段的商品支配人,变成了货币支配人,人们总感觉到似乎金银具有天然地支配人们命运的一种神秘力量,货币的这种神秘力量就驱使着人们去疯狂的追求货币、崇拜货币,商品拜物

3、教进一步发展就产生了货币拜物教【2】二、拜金主义的产生货币的出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马克思说:“随着金银被看作财富的物质代表和财富的一般形式,金银的积累怎样得到了真正的刺激。”[3]货币拜物教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的,在一定程度上它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丰富了商品的品种和数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商品经济下,每一个人都离不开货币。由于商品交换越来越频繁,对货币的依赖性也就越来越强,不知不觉人的社会关系就被货币化了、被物化了,无形中社会关系就表现为一种金钱关系。马克思主义的货印拜物教理论认为

4、,拜金主义或货币拜物教根源于商品货币关系,只要商品货币关系存在,就始终会产生拜金主义现象。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当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无情嘲讽了货币崇拜。他引用了莎士比亚《雅典的泰门》中的台词:“金子,只要一点儿,就可以使黑变成白,丑变成美,错变成对,卑贱变成高贵,懦夫变成勇士,老朽的变成朝气勃勃……”。[4]恩格斯说:“资产阶级用金钱确定人的价值:这个人值一万英磅,就是说他拥有这样一笔钱。谁有钱,谁就得尊敬,就属于‘上等人’。”大众为了提高其自身阶级价值,在尽力不停地追求物质丰盛的过程中,人们对货币就越来越崇拜,“金钱至

5、上、有钱能使鬼推磨”等这些拜金主义思想就泛滥幵来。【5】三、网络炫富现象的滋生以及危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目前己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国家。据统计,2014年中国消费者全球奢侈品消费达到1060亿美元,同比增长4%,达到将近全球奢侈品市场总容量(2320亿美元)的一半。[6]富裕阶层将“奢华”作为品位和成功的标签,推动拜金主义风气在社会上广为传播,也是当前炫耀性消费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在自媒体吋代,大众在信息生产和消费方面的能力显著提升,炫耀性消费在网络世界的展示变得更为便捷,近年来,网络炫富己成为社会

6、关注的热点问题,网络炫富族作为一个社会群体,通过网络发言和财富展示制造了强大的舆论声势,而许多媒体对炫富行为的报道也乐此不疲,并通过大量的爆料放大炫富事件的社会影响,如大胆“90后”女孩晒车招亲、移民美国的北京女孩炫豪宅名车秀奢侈幸福、微博上的名媛淑女豪车派对……媒体还通过在各种娱乐节目、广告中大肆炫耀“奢华生活”,制造所谓的精英标准,将“高富帅”“白富美”等标签作为成功的标准。据美国媒体2010年2月22日公布的一项民调显示,在全世界223个国家中,中国、□本和韩国三国的民众最相信“金钱万能”,并列成为世界第一“拜金

7、主义”国家。【7】在“全媒体时代”,民众的消费观念和价值取向很容易受到媒体的引导。尤其是青少年的,拜金主义思想对整个社会风气起着极大的负面影响。虽然大众们对网络上层出不穷的炫富现象口诛笔伐,但炫富者仍然前赴后继,炫富行为可以让其关注度大增,满足感膨胀,因而这一成名的捷径被不断复制模仿;一些心智、价值判断能力不够成熟的青少年判断能力较低,观念前卫并喜欢模仿前卫的消费行为,媒体的拜金主义导向恰恰迎合年轻一代的炫富诉求,从而追逐模仿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消费方式。然而,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黜奢崇俭、知足常乐、悠闲恬适的价值观,

8、坚决反对穷奢极欲和为富不仁。网络炫富族所宣扬的享乐主义、拜金和消费主义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祌内核是背道而驰的。这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遏制拜金主义现象的滋生蔓延。四、建议和对策一是厉行勤俭节约美德。人类历史证明,走向现代化既要物质丰富,更要精神高尚,越是文明进步,越要节约成习。生活富裕了,手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