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直放站的原理及应用

光纤直放站的原理及应用

ID:22269236

大小:5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8

光纤直放站的原理及应用_第1页
光纤直放站的原理及应用_第2页
光纤直放站的原理及应用_第3页
光纤直放站的原理及应用_第4页
光纤直放站的原理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光纤直放站的原理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光纤直放站的原理及应用:本文介绍了光纤直放站的工作原理、传输方式、使用特点、应用及原则。  关键词:光纤直放站;原理;应用  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ission波长的光信号,再送到光波复用器,同原传输链路的光信号(波长1.31μm)合在一起经光缆传到远端;远端光波波分器将1.31μm和1.55μm波长的光信号分开后,让1.55μm波长的光信号输入光端机进行光/电转换,还原成下行信号(935MHz-960MHz),再经远端主机内部RF功放放大,由天线发射出去送给移动台。移动台的上行信号

2、(890MHz-915MHz)通过接收天线至光远端机,再到近端机,逆向送到基站    图2-1光纤直放站原理结构框图    3、光纤直放站的传输方式  光纤直放站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光纤进行信号传输,光纤传输可以单独敷设,也可以利用现有的传输X络,主要有3种方式:普通双光纤方式、波分复用方式和同纤传输方式,其中波分复用和同纤方式都需要使用波分复用器。一般来说,如果能够从基站敷设光纤至光远端机或现成的光纤X络中有富余的纤芯,都采用普通双光纤的方式解决光纤传输的问题。采用波分复用器可以提高光纤的利用率,但由于波分复用器投资较

3、大,一般较少使用。    4、光纤直放站的主要技术指标  4.1系统要求  4.1.1接入电平  接入端接入电平通常为-10dBm左右,最大接入电平不能超过0dBm;  4.1.2光纤距离  光纤距离要小于20公里;  4.1.3最小光损耗  如果光路损耗小于3dB,需加一个3dB双工作窗口的光衰减器。  4.1.4最大光损耗  室外光纤站的光损耗不能大于10dB,室内一对多的光损耗(包括光分路器)不能大于10dB,超过此值时接入电平为0dBm设备都不能满功率输出。  4.2系统指标      5、光纤直放站的特点 

4、 5.1投资少,工作稳定,覆盖效果好  同等覆盖面积时,使用光纤直放站投资较低。在平原地区室外一个全向天线可以有10公里的覆盖半径;一个全向直放站可以有4公里的覆盖半径;就覆盖面积而言,六个直放站约相当于一个基站。六个基站的设备价约为一个基站的80%但考虑到机房租赁和装修、交直流电源、空调、传输系统等费用,六个直放站的费用只相当于一个基站的50%。光纤直放站通过光纤传输信号,不受地理环境、天气变化或施主基站覆盖范围调整的影响,因此工作稳定,覆盖效果好。  5.2设计、施工及覆盖更为灵活  光纤直放站在设计时无需考虑安

5、装地点能否接收到信号;不需考虑收发隔离问题,选址方便;一个基站可以组织成多中覆盖形式。如“一”字形排开,可以覆盖十几至几十公里的路段,也可以组织成“L”型、“N”型和“M”行覆盖,特别适合山区组X,因此,设计和施工的灵活性大。  5.3避免了同频干扰,可全向覆盖,干扰少  光纤直放站是为了扩大移动基地站的覆盖范围,把移动信号变成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从基地站送到远程地区,可使干扰及插入损失减小到最小。5.4信号传输不受地理条件限制  特别适合边远城镇或地形复杂的山区,以及隧道、地铁、地下商场等封闭的地方。    6、光

6、纤直放站的应用及原则  6.1总体原则  在不影响现有X络质量的情况下合理使用直放站  6.2规划原则  滚动发展规划原则。在建X初期,话务量较少时采用直放站边缘覆盖补盲。X络规模扩大,载频增加后。使用基站替换直放站,将直放站应用到不便架设基站的偏远地区。一步步滚动发展。  应用范围  6.3.1城市密集区的覆盖  由于用户数量大,基站数量较多,一般不存在大范围的信号盲区,应当采用小功率(1W一下)直放站用于解决小范围区域的补盲以及建筑物内的信号覆盖。  6.3.2郊区和乡村的覆盖  主要解决诸如郊县重要公路、铁路交

7、通等狭长地形的覆盖,对于基站载频利用率不高的区域,应尽量设在相对隔离区域,避免干扰.  6.3.3室内的覆盖  大型建筑物内话务比较小的信号衰减信号盲区、地下室、桥底、隧道等区域,以及其他因屏蔽不能使信号直接穿透至区域等。  6.3.4其他区域的覆盖  主要解决山区、林区以及其他难以架设基站的区域的覆盖问题,扩大服务范围,消除覆盖盲区,如高山、树林等阻挡物而形成的信号盲区。    7、结束语  总之,由于光纤直放站的种种优势,加上产品的不断成熟,在X络建设建设光纤直放站,是扩大X络覆盖,提高X络质量和设备利用率的有效

8、手段,在以后也必将会获得更大的推广和应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