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等待戈多》

浅析《等待戈多》

ID:22272578

大小:5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8

浅析《等待戈多》_第1页
浅析《等待戈多》_第2页
浅析《等待戈多》_第3页
浅析《等待戈多》_第4页
浅析《等待戈多》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等待戈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等待戈多》: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本文通过解读文本来探寻“等待”话题与存在的关系,在“等待”中探寻与体验“存在”,从而揭示世界的荒诞性、人的孤独、沉寂、绝望、生命的无意义等存在的困境。  关键词:等待戈多;存在主义;荒诞    前言    二十世纪是一个多变的世纪,仅上半叶就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而这两次世界大战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而且在人们的心灵上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人们的生存面临了巨大的挑战,人们对生存展开了思考,对生命的价值产生了怀疑。同时,经济的高度发展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与矛盾:只注重经济发展

2、效益的增长而忽略环境的保护,给人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危机;只注重物质财富的追求而忽略精神文明的建筑,给人们带来了精神文明的停滞或萎缩:只注重为了生存而生活,却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带来了人们之间情感的缺乏、空虚和冷漠。这一切都给人们内心造成了伤害,使人们痛苦与孤独。而存在主义在这种境遇中应运而生,揭示了生存的荒诞性与非理性,使人们对生命个体与存在状态展开了新的思考。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作为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一上演就引起了高度的关注,正因为它契合了人们的心灵,表现了一种特殊的存在即在“等待”中探寻与体验“存在”。    一、《等待戈

3、多》中“等待”与“存在”的关系    《等待戈多》剧情及其简单,全剧只有两幕,场景也只有一个——黄昏时分的一条乡间小路。剧中只有五个人物:戈戈、狄狄、一主一仆波卓和幸运儿,以及戈多的信使小男孩;剧情也十分简单,两个流浪汉“爱斯特拉冈”(戈戈)和“弗拉基米尔”(狄狄)在路上等着一个叫“戈多”的人,两人在打发时间的过程中,波卓用绳子牵着幸运儿上场,他们走后,信使小男孩来了,告诉他们“戈多今天不来了,明晚准来”。第二幕几乎又重复了第一幕的内容。剧情虽简单,但却揭示了极深刻的关系——“等待”与“存在”。  1.“等待”是体验“存在”的手段与方

4、式  存在主义理论奠基者之一雅斯贝尔斯指出人有“三种存在方式”:客观存在、自我存在、自在存在。而《等待戈多》中,这三种存在方式皆是在等待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戈戈与狄狄通过对外在客观现实世界的观察,例如孤零零的树、白天转至黄昏等情景,意识到自己的目的为等待戈多,在等待中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而戈戈与狄狄之间谁也离不开谁,双方互为彼此存在的表现更说明了人在客观世界中寻求自己存在的方式这一点。戈戈与狄狄在等待戈多的过程中双方的互相爱护、对外在世界产生的畏惧和孤独之感也是在等待的过程中体现的,揭示了自我存在的本质,而“等待戈多”这一事件本身也正是

5、戈戈与狄狄寻找自我解放、摆脱孤独与寂寞的方式与手段,他们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等待上,寻求一种自在的存在状态。因而,“等待”在剧中成了体验存在的手段与方式。  2.“存在”表现为超现实的“等待”  戈戈与狄狄是两个没有具体长远的生活目标与方向感的流浪汉,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而活,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他们只知道“等待戈多”,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戈多”身上,但戈多是谁,他们自己也不清楚。这种等待反常规而又超现实,经过一次次地失望与等待,当等待已经成为习惯后,等待就已经成为他们之所以存在的“方式”。即使他们自己也知道“希望迟迟不来,苦死了等的

6、人”,但等待戈多已成为他们之所以为何生的唯一寄托与目标。英国评剧家马丁,艾斯林在《论荒诞派戏剧》中认为:“这部剧作的主题并非戈多而是等待,是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本质特征的等待,在我们整个一生的漫长过程中我们始终在等待什么;它也许是某个事迹,一件东西,一个人或死亡,此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等待中纯粹而直接地体验着时光的流逝。”在这里,等待已经成为一种存在,存在表现为一种超现实的等待。    二、等待中存在的表现——向死而生、异化    1.向死而生的尝试  海德格尔提出向死而生的理论观点,他指出“向死而生”是对本真死的领悟使得人由非本真的存在

7、通向本真的存在的一种方式。对死的必然性的领会使得此在从沉沦与异化状态中醒悟过来,积极自我谋划、自我设计以便实现最能体现自己的独特的存在的各种的可能性,只有先去领悟死,才能懂得生。戈戈与狄狄在等待的过程中说着语无伦次的话,做着莫名其妙的动作来打发时间,甚至在等着的时候不知干什么为好,而“上吊试试”。剧本中也不止一次地提到“上吊试试怎么样…我们明天上吊吧”“提醒我明天带根组点的绳子”,甚至两人为谁先上吊,树枝会断不断而展开了激烈地讨论。“上吊”虽是在极度无聊的状态下所发生的十分荒唐的行为,但本身确实是寻求死亡的意识。这种“向死性”不仅仅是

8、一种滑稽可笑、荒诞的行为,更是在等待的无望与痛苦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尝试,即通过“死”,来了解“生”的意义;通过对“死”的体验来感悟“生”的存在。这正是在等待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向死而生的尝试。  2.人的“异化”、人与人关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