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硬特色卓越工程师“双创型”人才培育模式研究

超硬特色卓越工程师“双创型”人才培育模式研究

ID:22314406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超硬特色卓越工程师“双创型”人才培育模式研究_第1页
超硬特色卓越工程师“双创型”人才培育模式研究_第2页
超硬特色卓越工程师“双创型”人才培育模式研究_第3页
超硬特色卓越工程师“双创型”人才培育模式研究_第4页
超硬特色卓越工程师“双创型”人才培育模式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超硬特色卓越工程师“双创型”人才培育模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超硬特色卓越工程师“双创型”人才培育模式研究在新材料领域,超硬材料因其特性,起着其他材料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得到广泛应用。郑州是我国超硬材料及制品产业的主要发源地和行业中心,是技术和人才的辐射源,是我国超硬材料的重要生产研发基地。中原工学院非常重视超硬材料方向的专业发展和建设,2011年以来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金刚石工具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的批准建设。中原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定位于服务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和河南区域经济发展,其中最主要的特色和目的是培养系统地掌握超硬材料及制品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文化素质、知识、能力与素质协

2、调发展的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超硬特色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面向社会需求、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超硬材料方向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在超硬特色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背景下,对双创型(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素质能力培养模式研究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就业创业需要的现实课题。一、目前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众所周知,近些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日趋困难,其主要原因在于学校人才培养结果与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学生普遍缺乏就业所需的基本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3、是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模式忽略了这两大能力的培养,很难适应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目前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注重理论学习,轻实践教学;理论教材中知识老化,更新缓慢,与实际脱节,有些实验与工程实际相去甚远等。实验教学上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较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学生独立思考少、动会少,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改革传统意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创新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创业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超硬特色卓越工程师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1.创新教学方法,完

4、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是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培养双创型人才离不开改革与创新,创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技术的全面创新。坚持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能动性,推行探究式、协作式、讨论式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教师可以提前布置相关的主题,学生根据主题查阅、收集相关的资料,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2.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程训练为依托,以强化学

5、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突破口的实验教学体系。科学设计实验教学大纲,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内容,增加开设与学术研究及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这些综合设计性实验大都需要学生在自己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思路和实验步骤上的某些创新。这种创新训练不仅能巩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能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而这种创新思维也正是超硬特色卓越工程师所必备的主要能力之一。此外,还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3.建立导师制,开放科研实验室,实施科研驱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中原工学院超硬材料实验室拥

6、有良好的研究环境和条件,建有金刚石高效精密锯切工具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高档超硬材料工具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实验室围绕超硬材料领域在创新团队建设、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实验室具备超硬材料领域较强的研发能力,具备开展各类项目的优良条件。通过导师制等方式鼓励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有浓厚科研兴趣的学生从大二开始就可以参与到老师的课题研究中去,使学生不仅应用了学习到的相关理论,而且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技创新能力。同时加强以毕业设计(论文)为核心内容的科研训练。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

7、要环节。严格选题申报与审查制度,明确要求选题紧密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生产实际、社会工作等,同时提高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更新率,保证题目的先进性、新颖性。毕业设计绝大多数实验都需要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进行实验设计;搭建实验平台,自己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精神。4.以学科竞赛为载体,以赛促能学生以小组为团队参与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竞赛,围绕参与的活动详细的设计方案,查找资料,动手操作,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各项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将高校导师制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与学科竞赛相结合,对学生创新成果进行总

8、结,把优秀的成果进行完善提高,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练。若学生从大二开始创新创业训练,大三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大四就会有优秀论文(设计)、专利等成果,今后走上社会创业就有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