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调式结构中的和声,复功能和声中的调式”

“多调式结构中的和声,复功能和声中的调式”

ID:22319361

大小:856.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8

“多调式结构中的和声,复功能和声中的调式”_第1页
“多调式结构中的和声,复功能和声中的调式”_第2页
“多调式结构中的和声,复功能和声中的调式”_第3页
“多调式结构中的和声,复功能和声中的调式”_第4页
“多调式结构中的和声,复功能和声中的调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调式结构中的和声,复功能和声中的调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多调式结构中的和声,复功能和声中的调式”---德彪西《大提琴奏鸣曲》一、三乐章中的二重性特征苟琦摘要调式与和声的相互作用及影响,历来都是传统分析视野下的研究课题。从和声中提炼出调式音级构成旋律,或用和弦序进的方式支持旋律的调式调性,是作曲家创作时所遵循的理论依据,其成为调性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两大核心因素。随着创作风格、流派的转型和作曲家个性的发挥,当有调性音乐及和声语言逐渐走向复杂化,由于调性的扩展所形成的多调性叠置和对峙,传统和声的功能性逐渐也被色彩性所取代,和弦结构本身的构成方式也发生了变异。这些创新与发展的技术虽没有逾越调性音乐的范畴,却在拓展其极

2、限性写作的界限。在这种进化的观点指引下,笔者以德彪西《d小调大提琴奏鸣曲》中调式与和声的技法特征为研究线索,论证在半音化主导思维控制下,调式与和声在结构布局中的纵横结合关系所展示出的二重特性。这种二重特性主要体现在旋律的横向多调式与纵向和声的多调式结构上。即:旋律的调式调性与和声相互作用下的多调式叠置是本曲主要技术手段。在20世纪上半叶十二音和无调性盛行的写作风格背景下,这首作品被学术界公认为保留了古典主义的传统特征,又融合了德彪西本人的印象主义风格。我们可以从其中复合功能和弦的使用、旋律调式与和声的相互反配、高位调与低位调的半音化调性交织以及平行和弦的

3、应用等几方面觉察到其与传统因素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又不失其新意。基于这种观念,笔者选择的研究视角既兼顾传统的和声分析方法,又结合20世纪以来基本理论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以及借鉴申克式思维分析理论就上述技法的运用为依据,论述二重特性在德彪西这部作品中的结构意义。关键词:调式交替;复合功能和声;多调式叠置;结构布局;半音化思维;二重性特征众所周知,20世纪本身就是音乐语言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各种风格和流派呈现出有如万花筒般的光彩。德奥体系中,勋伯格创造性的“十二音技法”以及接踵而至的序列音乐已经完全瓦解了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小调体系,音乐写作的纯理性化“数控思维

4、”展示着作曲家严谨的创作态度。而调性音乐体系虽然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境地,但并没有因此而搁浅,不少作曲家也在挖掘着各种可能性,使之既保持着与古典主义传统的密切联系,又无不体现着作曲家本人的创作个性。法国两个印象主义大师德彪西和拉威尔在世纪之交音乐语言动荡的年代,创造性地运用了全音阶、五声性音阶、平行和弦、附加音和弦、高叠和弦、复功能和声等技术,而这些又没有脱离调性音乐的广义范畴,在他们大部分作品中,调性还是作品中重要的核心因素。因此笔者研究的这首德彪西《d小调大提琴奏鸣曲》中,尽管各部分调性呈现出游移不稳定或者双调性等特征,并伴随着和声语言的多样性,但总体来

5、说对于控制曲式结构和乐思发展的主导思维依然是围绕在主调性(d小调)上建立并展开的。基于这种观念,作品中调性在各个结构位置上的布局以及在局部多调式叠置的纵向结合手法,将在接下来具体论述。在近现代作曲理论中,“半音化”越来越受到作曲家的重视与青睐,重点体现在调性布局与和声进行上,这也是区别于古典主义音乐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曲的第一、三乐章,在主导调性d小调为中心,穿插着各半音调性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高位调与低位调,同中音调对于主调性的环绕与支持作用。例如,d小调的低位调是升C大调(降D),同时又与主调性形成同中音调的关系,由此构成相距半音调的调性布局。下例可以说

6、明这一点:谱例1谱例1取自第一乐章的序奏片段,在基本主题进入前,大提琴声部经历了由d到降D的转调,其过程很快,第5小节大提琴32分音符的快速华彩音型在d小调上,有趣的是,此时和声是用了该调的大下属和弦,在小节末尾大提琴的还原B音就是该和弦的和弦音,然而下一小节在到达高点音(谱例中用圆圈表示)时突然换到了降B音,由于从还原B到降B音处于不同的八度,因此削弱了和声上的对斜感。也正是降B音的出现使调性突然转至降D大调,此时和声也用该调的属七和弦予以支持。在此局部中,主调性与其低位调这一组双调性在横向上构成了调性的半音关系;虽然是传统的功能性和声,但前后相距半音

7、的调性连接与调式和声的转换实际上是通过大提琴声部从B到降B音的半音过渡达到的。从宏观角度看,这种半音化的手法在开篇位置的运用也为整曲奠定了基调,它不仅体现在调式调性在结构中的布局,也直接影响到了和声的半音化运动,例如分裂音和弦、大小和弦交替等,将在下文中再次提及。半音化思维甚至使属七和弦的解决也具有了新意,参看谱例2:谱例2谱例2取自第一主题开始,处重要结构位置,调性在主调d小调上。在谱例1中结尾低位调性降D的属七和弦在结构重要节点的出现预示了一种和声上的解决关系,构成了在传统和声中的“属准备”,在结构上起到了承接关系。然而此处解决到的是d小调的主和弦,

8、用这样一种半音化和声解决的方式将调性重新拉回到原调上。有趣的是,谱例1中第7小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