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是一家”词人——李清照

“别是一家”词人——李清照

ID:22358350

大小:72.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0-28

“别是一家”词人——李清照_第1页
“别是一家”词人——李清照_第2页
“别是一家”词人——李清照_第3页
“别是一家”词人——李清照_第4页
“别是一家”词人——李清照_第5页
资源描述:

《“别是一家”词人——李清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别是一家”词人——李清照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古文家,官居礼部员外郎,文章受到苏轼的赏识。她的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也知书能文。优越的家境和父母的熏陶,造就了李清照的博学多才,她很早便有诗名。十八岁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公公赵挺之是有名的政治家,后来还当了宰相。李、赵的姻缘,双方门当户对,两人志趣相投,都爱好诗词,时相唱和,并致力于金石图书的搜集整理,可谓天作之合。以南渡为界,前期的李清照,先是宦家千金女,后是贵家少夫人,生活的优裕安适可想而知

2、。她前期作品多半是表现这种生活情趣的,间有写愁情的,也大多是愁而不哀。金兵入据中原,他们相继南下逃亡。后来赵明诚病死在健康(南京)。李清照从此便孤身一人漂泊在杭州、金华一带,过着辗转奔波的流亡生活,在凄凉寂寞中度过了悲苦的晚年。李清照怀着一颗破碎的心,在贫困凄凉的环境中东飘西荡,直至孤独寂寞地离开人间。因此,她在后期作品中“所表现的那种伤离感乱、凄楚哀苦的心境和悲痛的感情,具有感人的力量。她是那个黑暗时代的牺牲者,她的悲剧间接体现了历史的悲剧。她抒的情、写的恨,表面看来是个人的,实际上具有一定的时代色彩和社会

3、基础。”(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李清照是宋代一位知识渊博、才华出众的学者、艺术家。说她是学者,因为她精于考古、鉴赏;说她是艺术家,因为她能诗、能词,能文,能书能画。不过,她的突出的成就表现在词的创作上。封建社会,妇女没有社会地位,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李清照作为妇女,而有如此深厚的文化修养,并且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这本身就是一种斗争。陆游的《夫人孙氏墓志铭》记载一件事情,一个姓孙的小女孩,天资不错,李清照想把她的文学创作事业,让这个姓孙的小女孩继承下来。这个小女孩婉言谢绝了,说,“才藻非女子事也。”一个十

4、多岁的孩子竟然认为文学创作不是女子分内的事,可见封建思想对女子的毒害之严重,也表明李清照从事文学创作是和当时的社会风气与传统观念直接对立的。然而,可贵之处还在于李清照用词大胆而率真地描写了她的爱情生活,歌唱了她自己和丈夫的离别相思。大家知道,杜甫有诗说,“两个黄鹂鸣翠柳,—行白露上青天。”北宋道学家都认为这是“闲言语”,说它干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李清照敢于以一个妇女的身分毫无顾忌地披示自己对自然风物的爱悦、向往,袒露自己对丈夫的怀想、依恋,是需要相当大的勇气的。毫无疑问,李清照蔑视封建礼教,蔑视卫道者,为此,

5、她该要付出多大的代价。然而,更可贵之处还在于李清照在词中描写的有关爱情相思的精神活动和心理变化,不同于晚唐五代以来词人所写的传统内容。以往词家尽管方面不同,格调不一、成就不等,但总的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离情别绪为主要内容,而且几乎无例外地是以男性作家描写女性生活。其中绝大多数抱着欣赏玩弄的态度,加上他们对女性的思想内心缺乏切身的感受,因此,便往往多从妇女外貌形体上去刻画睡容醉态或者泪眼愁眉。到了李清照,她开始展开了一个摆脱腐朽庸俗的气味的女性描写的新天地。李清照以自己直接的生活体验为基础,描写她对生活、对自然的

6、强烈喜爱,抒发她对丈夫的真诚、执着的感情,词才算真正有了严肃的深刻的妇女内心世界的描绘。值得注意的是,李清照通过这些描绘,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向往自由、追求美好、心情开朗、性格活泼的妇女形象。如早年所写的【如梦令】词:“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中通过与婢女的问答,表现惜花的心情。惜花也就是惜春,惜春也就是惜时。古人写惜花诗的很多。白居易说:“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担心一夜风吹花就凋谢,所以连夜举着火把欣赏行将衰残的红花。苏轼说:“明朝渐较无多

7、去,看到黄昏不欲回。”想到明天来时花已不多,所以今天看到黄昏时候还不忍离去。意思却与李清照这首词相近,但都写得显露、浅直,不像李清照的词深婉有致。孟浩然有诗说,“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倒与李清照的词相近。但诗与词究竟格调不同。这首词的头两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是写夜晚刮风下雨,于是喝了些酒来抵御春寒。今晨醒来,一夜的好睡也还没有全部消除酒意。人都禁受不住风雨,而以酒来换取浓睡,那花草又如何禁受得起风雨呢?所以刚一醒来,带着残酒,就非常关心窗外的海棠。婢女正在卷帘,她应该看到海棠的情况,于是词

8、人才“试问卷帘人”,问得那么急切、那么认真、那么具有无限深情。这么一种问,除了用“浓睡不消残酒”一句唤起了以外,还用婢女的漫不经心的态度作为反衬。“却道海棠依旧”,是写婢女既没有看见、也没有去看,而是随口答应,敷衍塞责。这样,就引出了词人的带着教训口吻的两句话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花谢了,就是红花少了,词人比之为人的消瘦。相反却显得叶子浓绿,好像肥胖了起来。苏轼惜花有诗说“红残绿暗吁可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