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异文小识(1)学毕业

《敕勒歌》异文小识(1)学毕业

ID:22362200

大小:5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8

《敕勒歌》异文小识(1)学毕业_第1页
《敕勒歌》异文小识(1)学毕业_第2页
《敕勒歌》异文小识(1)学毕业_第3页
《敕勒歌》异文小识(1)学毕业_第4页
《敕勒歌》异文小识(1)学毕业_第5页
资源描述:

《《敕勒歌》异文小识(1)学毕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敕勒歌》异文小识(1)学毕业关于北朝乐府民歌《敕勒歌》,人们关注较多的是它的和描写地域,如王达津《〈敕勒歌〉小辨》(《光明日报》1983年4月12日),刘先照《千古绝唱〈敕勒歌〉》(《文学评论》1980年第6期),吴庚舜、侯尔瑞《关于〈敕勒歌〉的创作背景、及其他》(《河北师院学报》1981年第1期),永安《民族大融合的瑰宝——关于〈敕勒歌〉的产生和流传》(《文学遗产》1987年第6期)等等,就先后倾力于《敕勒歌》到底是匈奴族还是维族的民歌、是民间传唱还是斛律金所写,以及敕勒川具体何在等问题的辨析上,至于由于“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两个四字句的出现所造成的诗律不谐和句式不齐,则很少有人关注。

2、有论者称《敕勒歌》的文字除了“笼盖”与“笼罩”的差异,“此外不见异文”(周蒙、冯宇《雄浑质朴率真自然——〈敕勒歌〉论析》,《蒲峪学刊》1989年第3期),其实是很不准确的。启功先生在他早年所写的《池塘春草敕勒牛羊》一文中说:“‘野’韵句式为三三四。而‘羊’韵句式则为三三七,读之似欠匀称。”他进而推测:“‘庐’字、‘笼’字有一衍文,或其一为急读之衬字”,原因是“三三七字,为民间歌谣习用之句式”。先生又引了明代胡应麟《诗薮》中引此诗即无“笼”字的例子,说明在明代已有《敕勒歌》的另一个版本,从而比较郑重地提出了《敕勒歌》的异文问题。然而,治学谨严的启功先生,面对这条十分重要的材料,并没有轻从擅援

3、,因为他认为:“譬之比事决狱,必其众证纷陈,情臻理至,始勘定案。”(均见《启功丛稿·题跋卷》,中华书局1999年7月第一版)笔者在近两年的学习中,又陆续发现了几条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敕勒歌》异文的材料。启功先生所引胡应麟《诗薮》中的《敕勒歌》,见于该书内编卷三。不过,“天似穹庐盖四野”的文本却并非胡应麟的首创和独有,在他之前和比他稍后,也有人运用了这个文本。之前的是王世贞,稍后的则是钟惺(1574—1624)和谭元春(1586—1637)。钟惺、谭元春二人合编的《古诗归》,将《敕勒歌》中“天似穹庐”与其下句连为一句,且没有一般所见的“笼”字。《古诗归》编成于明万历年间,因此,刻印于此期

4、的本子就算比较早的文本了。笔者在国家图书馆见到的比较早的本子,分别是万历四十五年的刻本和基本同期的闵振业、闵振声校刻的三色套印本。两个刻本所收的《敕勒歌》,都没有“笼”字,而径直作“天似穹庐盖四野”。比钟惺、谭元春早六十多年的冯惟讷(1512—1572),也辑编历代古体诗歌而为《诗纪》。它所收录的《敕勒歌》,仍作“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后来人们所接受的《敕勒歌》,就基本是以《乐府诗集》和《古诗纪》为根据,如逯钦立辑录《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即注明以《古诗纪》为底本。《古诗纪》和《古诗归》中所收录的两种文字有异的《敕勒歌》,充分地证明了启功先生关于明代还有《敕勒歌》的另一个版本的推断是完全正

5、确的。据胡应麟《少室山房类稿》卷一百一十一《与王长公第二书》,《诗薮》刊成于万历十七年(1589),而汪道昆还曾在万历十八年(1590)为该书作序,可见《诗薮》的撰成及刻印都要早于《古诗归》。《古诗归》对《敕勒歌》文本的处理可能接受了《诗薮》的影响,或者是胡应麟与钟、谭先后共同依据了《敕勒歌》的某一种本子。那么,胡应麟又有可能受谁的影响呢?根据目前的材料,我们认为他最有可能被王世贞所影响。胡应麟对王世贞的学问和创作十分佩服,曾经认为“诗家之有世贞,集大成之尼父也”(《明史·王世贞传附胡应麟传》),其所著《诗薮》即以王世贞之《艺苑卮言》为律令敷衍而成,还特意刻治“琅玡衣钵”印章一枚,公开表明

6、自己是王世贞的学生。而王世贞对他这个心仪弟子也颇激赏,多次投诗相赠,为其《少室山房类稿》等作品写序,并著《末五子篇》一文,将胡应麟等“末五子”向世人予以郑重推介。他们的关系既如此密切,则彼此交流学术认识和互相介绍书籍文献就是情理中的事了。假如这样的联想和推测成立,那么胡应麟对《敕勒歌》的理解,就很有可能来自于王世贞所提供的认识和文献依据。因为我们在成书于万历三年(1575)的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四十六中所看到的《敕勒歌》,就明明白白地写作“天似穹庐盖四野”。从时间上说,这应该是“天似穹庐盖四野”文本形态的最早表现。启功先生针对《诗薮》中《敕勒歌》无“笼”字的情况,曾经提出了两种推

7、测:一是“明人所见果有无‘笼’字之本”,二是“此字为胡氏所删”。第一种推测在上举《古诗归》中即已得到了回答,而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的出现,则使这种认识有了更加有力的根据。至于启功先生所说胡应麟删去“笼”字的情况,应该说还是有可能发生的。但在精于考订和慎对文献的胡应麟来说,他敢于这样做必然是有所依据的。而且王世贞在胡应麟之先已认同了“天似穹庐盖四野”的文本,假如他当时没有看到已经删去“笼”字的本子,那么删削的行为就当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