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石壕吏〉中的老翁和石壕吏》辨讹

《杜甫〈石壕吏〉中的老翁和石壕吏》辨讹

ID:22362560

大小:5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8

《杜甫〈石壕吏〉中的老翁和石壕吏》辨讹  _第1页
《杜甫〈石壕吏〉中的老翁和石壕吏》辨讹  _第2页
《杜甫〈石壕吏〉中的老翁和石壕吏》辨讹  _第3页
《杜甫〈石壕吏〉中的老翁和石壕吏》辨讹  _第4页
《杜甫〈石壕吏〉中的老翁和石壕吏》辨讹  _第5页
资源描述:

《《杜甫〈石壕吏〉中的老翁和石壕吏》辨讹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杜甫〈石壕吏〉中的老翁和石壕吏》辨讹《文学遗产》2003年第4期载迟乃鹏先生《杜甫〈石壕吏〉中的老翁和石壕吏》一文,迟文就杜甫《石壕吏》中老翁和石壕吏的形象以全新观点给予品评。令人遗憾的是,迟文在史料应用上存在一些错误,需要辨正。一、迟文全篇立论的基础为:“唐朝承接隋朝,在兵制上实行府兵制。……《兵志》云:‘凡民二十为兵,六十而免。’”因此官府才会对老翁“点其为兵”(《文学遗产》2003年第4期,第84页。下引迟文同)。然而只要我们略读一遍《新唐书》卷五《兵志》,即可知府兵制与其所规定的二十至六十岁之限,本指唐高祖李渊和太宗李世民时兵

2、制的情况,与迟文所言安史之乱时的征兵没有丝毫关系。依《新唐书》卷五《兵志》所载,唐代共有三次大的兵役演变,且不同时期的兵役制度互不相同:“盖唐有天下二百余年,而兵之大势三变,其始盛时有府兵,府兵后废而为骑,骑又废,而方镇之兵盛矣。”(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册,第1323—1324页。下文所引《新唐书》同)府兵制的主要内容为:府兵者的家庭其他成员依然正常服徭役。府兵者本人服兵役,且兵、农不分,平日务农,农隙演练,自备兵器和粮饷。如此施行兵制对于朝廷是极为有利的,《兵志》予以总结道:“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

3、。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渐、绝祸乱之萌也。”(第5册,第1328页)因此,均田制和租庸调法履行得越广泛、越彻底,府兵制度也就越巩固。反之,若土地集中、战争频仍,均田农民必大批破产,无力按府兵制的要求自备粮饷器械,府兵制度也就毁弃了。府兵制最早隳废于高宗朝至武则天执政期间。当时,各地府兵番役更代多不以时,大量府兵逃亡,“府兵之法浸坏”(第5册,第1326页)。至玄宗开元时,各地府兵均“逃亡略尽”(宋范祖禹《唐鉴》卷八《玄宗上》)。鉴于府兵制名存实亡,宰相张说奏请玄宗召募壮

4、士充宿卫,施行“骑”之法:“(开元)十一年(723),取京兆、蒲、同、岐、华府兵及白丁,而益以潞州长从兵,共十二万,号‘长从宿卫’,岁二番,命尚书左丞萧嵩与州吏共选之。明年,更号曰‘骑’。”(《新唐书》卷五《兵志》,第5册,第1326—1327页)每个骑兵丁“皆免征镇、赋役”(第5册,第1327页),由官府拨给兵丁军器、粮资。骑制的优厚待遇,使得逃亡者争相应募:“旬日,得精兵十三万。”(宋范祖禹《唐鉴》卷八《玄宗上》)至此,府兵制彻底废弃。待至奸相李林甫执政时,军费开支成了朝廷的巨大负担,于是朝廷便在“骑”法的执行中打起了折扣

5、:“自天宝以后,骑之法又稍变废,士皆失拊循。……其后徒有兵额、官吏,而戎器、驮马、锅幕、糗粮并废矣。”(《新唐书》卷五《兵志》,第5册,第1327页)朝廷不发军饷,骑法也便徒有虚名了。但骑法并未由此废止,至安史之乱时依旧采用,《旧唐书·玄宗本纪下》即谓:“以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兼御史大夫,令募兵三万以御逆胡。……以京兆牧、荣王琬为元帅,命高仙芝副之,于京城召募,号曰‘天武军’,其众十万。”(《旧唐书》卷九《玄宗本纪下》,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册,第230页。下引《旧唐书》同)《新唐书》卷一三五《哥舒翰传》也说:“禄山本以诛

6、国忠……(朝廷)即募牧儿三千人,日夜训练,以剑南列将分统之。又募万人屯灞上。”(第15册,第4572页)这里的“募”,指的便是骑募兵法。由上可知:彻底摒弃府兵制,施行骑制是玄宗朝和安史乱时兵制的显著特点。因此,若论述安史乱时之兵役,仍旧以早已灰飞烟灭的府兵之法来立论着说,便显得风马牛不相及了。二、迟文中有一条来自主观想象的推论,即:因为《石壕吏》里有“惟有乳下孙”句,所以老翁岁数是“五十左右”。依据府兵制“六十而免”的规定,“老翁还应当是个兵”,官府也有权力令其出征,但是老翁以“逾墙走”的方式逃避兵役,故而老翁是一个“对国家社稷无责任

7、心逃避兵役之逃兵”。迟文以“乳下孙”来推断其祖父(老翁)岁数“五十左右”,从常识上来讲,其推断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它漠视了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所有“乳下孙”与其祖父可能相距的实际年龄。例如白居易《谈氏小外孙玉童》诗所记载的“外翁七十孙三岁”(《全唐诗》卷四五九,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4册,第5233页),迟文便无法自圆其说。故此,按照“乳下孙”来推断其祖父的岁数并作为推论的前提是不科学的。那么《石壕吏》中老翁的年龄到底应该有多大呢?我以为:最小也当有六十岁。理由有两点:(一)杜甫的《石壕吏》作于肃宗干元二载(759)是学术界的共识(可参

8、见章培恒主编《中国文学史》、乔象钟主编《唐代文学史》、吴文治《中国文学史大事年表》、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时杜甫本人已经四十八周岁了。从常理来分析,他不可能称呼仅比自己大两三岁的人为“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