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苏轼》《江城子苏轼》比较阅读答案(附赏析)

《水调歌头苏轼》《江城子苏轼》比较阅读答案(附赏析)

ID:22365434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水调歌头苏轼》《江城子苏轼》比较阅读答案(附赏析)_第1页
《水调歌头苏轼》《江城子苏轼》比较阅读答案(附赏析)_第2页
《水调歌头苏轼》《江城子苏轼》比较阅读答案(附赏析)_第3页
《水调歌头苏轼》《江城子苏轼》比较阅读答案(附赏析)_第4页
《水调歌头苏轼》《江城子苏轼》比较阅读答案(附赏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调歌头苏轼》《江城子苏轼》比较阅读答案(附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水调歌头苏轼》《江城子苏轼》比较阅读答案(附赏析)《水调歌头苏轼》《江城子苏轼》比较阅读答案(附赏析)阅读两首词,回答问题(10分)[甲]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乙]江城子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

2、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28、甲乙两词都极富想象力,甲词以“天上宫阙”喻指,乙词以“芙蕖”喻指。(2分)29、试比较两词中加点的“弄”字的含义和传达的感情有何不同。(2分)30、对两词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说是“哀筝”,是从乙词总的旋律来写的;说是“苦含情”,是从乙词的感情来写的。B.乙词的最后,没有正面描写人物,而是写弹筝人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在山间水际。C.甲词中写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

3、引着他,词人的心绪矛盾的。D.甲词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很值得伤感。31、对甲词中的“高处不胜寒”一语你是如何理解的?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一个类似的事例吗?(2分)32、谢庄的《月赋》中有“隔千里兮共明月”的诗句,与《水调歌头》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相近,但在意境上又不尽相同,试作简单的分析。(2分)参考答案:28、朝廷;弹筝的美丽女子。29、“起舞弄清影”的“弄”字意即“戏弄”,既反映了词人内心无法排遣的孤独感,也反映了词人孤芳自赏、矢志不渝的政治抱负,一个“

4、弄”字,其实包含了词人惆怅之心、孤独之心和赤诚之心,情真意切,含蓄隽永,唤起了我们无限遐想,让读者获得了丰富的美感和无穷的诗意;“忽闻江上弄哀筝”的“弄”字意为“弹奏”,它传达的是弹琴者漫不经心的情态。30、D31、根据自己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32、前者:是“无我之境”,只是客观地描述分局两地的人们共赏月光的情形。后者:则是“有我之境”,是寄语远方的弟弟,也寄希望于明月之有情。备注:江城子苏轼译文:凤凰山下,雨后初晴,云淡风清,晚霞明丽。一朵#from本文来自学优网.gkstk.end#荷花,虽然开过了,但是

5、仍然美丽、清净。什么地方飞过一对白鹭,它们也有意来倾慕弹筝人的美丽。忽然听见江上哀伤的调子,含着悲苦,又有谁,忍心去听。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这曲子,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倾诉自己的哀伤,一曲终了,她已经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在山间水际。赏析:此词为苏轼于熙宁五年(1072)至七年在杭州通判任上与当时已八十余岁的有名词人张先(990-1078)同游西湖时所作。富有情趣地紧扣“闻弹筝”这一词题,从多方面描写弹筝者的美丽与音乐的动人。词中将弹筝人置于雨后初晴、晚

6、霞明丽的湖光山色中,使人物与景色相映成趣,音乐与山水相得益彰,在对人物的描写上,运用了比喻和衬托的手法。开头三句写山色湖光,只是作为人物的背景画面。“一朵芙蕖”两句紧接其后,既实写水面荷花,又是以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从结构上看,这一表面写景,而实则转入对弹筝人的描写,真可说是天衣无缝。据《墨庄漫录》,弹筝人三十余岁,“风韵娴雅,绰有态度”,此处用“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的比喻写她,不仅准确,而且极有情趣。接着便从白鹭似也有意倾慕来烘托弹筝人的美丽。词中之双白鹭实是喻指二客呆视不动的情状。

7、下片则重点写音乐。从乐曲总的旋律来写,故曰“哀筝”,从乐曲传达的感情来写,故言“苦(甚、极的意思)含情”;谓“遣谁听”,是说乐曲哀伤,谁能忍听,是从听者的角度来写;此下再进一步渲染乐曲的哀伤,谓无知的大自然也为之感动: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最后再总括一句,这哀伤的乐曲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倾诉自己的哀伤。湘灵,用娥皇、女英之典故。词写到这里,把乐曲的哀伤动人一步一步地推向最高峰,似乎这样哀怨动人的乐曲非人间所有,只能是出自像湘水女神那样的神灵之手。与此同时,“依约是湘灵”这总绾乐曲的一句,又隐喻弹筝人有如

8、湘灵之美好。词的最后,承“依约”一句正待写人,却又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法,不仅没有正面去描写人物,反而写弹筝人已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在山间水际。“人不见,数峰青”两句,用唐代诗人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是那样的自然、贴切而又不露痕迹。它不仅意象动人,而且在结构上还暗承“依约是湘灵”一句,把上下用典结合起来。“数峰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