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ivier blanchard 的橡皮泥

olivier blanchard 的橡皮泥

ID:22371851

大小:5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8

olivier blanchard 的橡皮泥_第1页
olivier blanchard 的橡皮泥_第2页
olivier blanchard 的橡皮泥_第3页
olivier blanchard 的橡皮泥_第4页
olivier blanchard 的橡皮泥_第5页
资源描述:

《olivier blanchard 的橡皮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OlivierBlanchard的橡皮泥内容提要:本文对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提出质疑。首先对物品市场的均衡提出疑问,论证乘数公式不合理。又对物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均衡提出异议,对所谓外生变量提出异议。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税收、政府开支、货币供给,这些变量都是经济系统内部相互制约的变量,岂能当作外生变量随意给定。一.引言经济规律在某些经济学家手里是一块橡皮泥,今天可以把它捏成方的,明天也可以把它捏成园的,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对于这样捏出来的“经济规律”,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下面就举例看看OlivierBlanchard的《宏

2、观经济学》【1】,里面的几块“橡皮泥”。我说OlivierBlanchard乱捏“经济规律”,不是说他的《宏观经济学》庸俗,而是说他指出的所谓经济规律不对,是错的,不符合实际,经不起实践检验。“庸俗”这个词,是平庸鄙俗、不高尚、不高雅,和对错不是一码事。例如,里弄里的人一见面就说:“吃了吗?”见了小伙子就打趣说:“这小子做梦都想娶媳妇。”这些话当然比较庸俗,如果改说成“食色性也”,那就显得高雅了。然而这些话都是对的。研究经济,专门谈钱呀、利呀,难免庸俗,所以,讲对错比较确当。如果不同意对方意见又不方便说人家不对,用“商榷”比较文雅

3、,大家也能理解。二.物品市场均衡=橡皮泥在文献【1】的第3章,讲了物品市场的供需均衡。物品的需求方程如下:Z≡C+I+G------------------------(1)上式中的Z表示物品需求,C表示消费需求,I表示投资需求,G表示政府购买需求。这里不考虑进出口。恒等式表示这是一个定义式,以下出现恒等式时也是这个意思。接着文献【1】给出消费需求的行为方程:C=C(Yd)=c0+c1Yd----------------------------(2)上式中的Yd表示可支配收入,c0称为自主消费,c1称为消费倾向(或者边际消费倾向)

4、。可支配收入Yd和收入Y及税收T的关系式如下:Yd≡Y-T-----------------------------------------(3)这也是一个定义式。这里的Y为收入或者产出,T为纯税收(税收中去掉了转移支付)。将式(3)代入式(2)可得下式:C=c0+c1(Y-T)----------------------------(3.2)这是文献【1】中的式(3.2)(说明:凡是编号带小数点的公式,都是文献【1】中的公式)。再将式(3.2)代入式(1),得到需求方程:Z=c0+c1(Y-T)+I+G-------------

5、-----------(3.4)此式的意义还是:需求分解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需求三项,但是,因为公式改变了形式,所以(3.4)式的意义变成:需求Z和收入Y、税收T、投资I、以及政府购买G有关。接下来讨论物品市场的均衡,要求物品的供给(Y)等于其需求(Z):Y=Z―――――――――――――(3.5)式(3.5)实际上表示,各种需求都来自收入(或者产出)。再把式(3.4)代入式(3.5),得到:Y=c0+c1(Y-T)+I+G------------------------(3.6)上式现在变成这样的意思:收入(或产出)Y,

6、分解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三项。下面我们把上式再改变形式:Y=c1Y+(c0-c1T+I+G)------------------------(4)式(4)的右边现在是两项:一项是c1Y,另一项是(c0-c1T+I+G),后者我们用B表示,称为自主支出:B=(c0-c1T+I+G)――――――――(5)这样,式(4)变成下式:Y=c1Y+B------------------------------------(6)为了不至于走神,再把式(6)解释一下:收入Y(公式左边),现在分解为两部分(公式右边),一部分是c1Y,其中

7、消费倾向c1≤1;另一部分就是自主支出B。既然Y的一部分是c1Y,那余下部分B肯定就等于(1-c1)Y啦,所以有下式:(1-c1)Y=B------------------------------(7)上式表示B是Y的一部分,比例为(1-c1),根据小学算术,由部分求整体,可以得到下式:Y=B/(1-c1)------------------------------(8)或者:Y=(c0-c1T+I+G)/(1-c1)---------------------(3.7)到此为止,我们一直是在做算术题,一道部分求整体的算术题。可是O

8、livierBlanchard却毫不犹豫地得出结论:“由于消费倾向(c1)介于0和1之间,1/(1-c1)的值要大于1。这一数值,即与自主支出相乘的数值,被称为乘数(multiplier)。c1越接近1,该乘数越大。乘数意味着什么?假设在给定收入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