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2)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2)

ID:22377013

大小:66.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28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2)_第1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2)_第2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2)_第3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2)_第4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2)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2)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2)文章来自:学优网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考点指南:《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初中生阅读说明文的要求是:“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近几年全国各地说明文阅读的命题材料均选自课外,选材侧重于最新科技成果、自然生态、人类环境、家乡风物等方面的科技类说明文章。题型上以主观性试题为主。(如:2002年“返回式遥感卫星”,2003年《死海之变》,2004年《走近森林》,2005年《雾》《细菌发电前景广

2、阔》,2006年《金字塔之谜新说》《二维条形码》)主要考点有:1、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与把握,重要信息的筛选与概括。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3、说明结构及顺序的理解与把握。4、说明方法的辨别和作用的分析。5、说明语言、关键词、重点句的辨析。6、对文章中涉及的科学生活现象的感悟、评价,或能提出个人的建议。1、如何整体把握文章?首先要弄清文章的结构特点,说明文一般是先提出所要说明的事物或事理,然后进行具体说明,最后进行简要归纳。即使节选的文字一般也是如此。整体把握离不开概括,首先要通读全篇,找出文眼(与各段

3、落内容有密切关系的段落或句子),其次要逐段概括,从而把握文章内容。概括要注意准确全面,语言简明扼要,防止以偏概全。2、如何找准说明对象?找准说明对象,首先应该看题目,多数说明文的题目就表示说明对象,不过有的题目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需要转换成平实的说法。其次是抓首尾段或中心句,一般的说明文都在比较显眼的位置,标明所要说明的对象。也有以设问句的形式出现,但答题时一般需要将它转换成陈述句。例如:南宁市课改实验区卷《大自然的语言(节选)》“请指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只要把“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这一问句变

4、换成陈述句“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即可。3、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首先看原文,尽量从原文中找,它一般在段落的首尾出现,或以设问句的形式出现。其次再考虑概括,但应注意简明。注意说明对象的构造、形态、性质、变化、功用、成因等。例如:厦门《海上花园里的生态杀手》从文中摘录表现“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美丽面孔的语句各一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为什么用“生态杀手”一词来称呼“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4、如何明确说明顺序?必须要清楚说明顺序有哪些?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按事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先后来依次说

5、明)、空间顺序(按事物的空间位置或前后、上下、远近、内外等进行说明)和逻辑顺序(从原因到结果、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部分、从性能到用途等进行说明);然后辨明段落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说明的顺序。辽宁卷《人工造林有学问》“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可据本文“首先”“第二”……“第六”这些表次序的词语确定其说明顺序为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5、怎样辨别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先要弄清说明的方法有哪些及每种说明方法的一般作用,在回答时将说明对象及特征具体明确出来。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

6、、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列图表、引用等。(下列加粗的黑体字即为说明方法的作用,可记熟备考)①举例子是用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能增强说服力,从而突出事物的特征。例如:青岛市卷《绿色塑料》“文中划线句子(发达国家对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过掩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法进行处理,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用是”(用具体事实说明“白色污染”难以根除。)②列数字是用科学数据来说明事物,它能够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点或规模,它一般分为确数说明和约数说明两种。例如:浙江省宁波市《爱

7、恨交加说臭氧》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pp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7%~10%)(列数字具体说明臭氧浓度过高对人体的危害)文章来自:学优网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考点指南:《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初中生阅读说明文的要求是:“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近几年全国各地说明文阅读的命题材料均选自课外,选材侧重于最新科技成果、自然生态、人类环境、家乡风物等方面的科技类说明文章。题型上以主观性试题为主。(如:2002

8、年“返回式遥感卫星”,2003年《死海之变》,2004年《走近森林》,2005年《雾》《细菌发电前景广阔》,2006年《金字塔之谜新说》《二维条形码》)主要考点有:1、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与把握,重要信息的筛选与概括。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3、说明结构及顺序的理解与把握。4、说明方法的辨别和作用的分析。5、说明语言、关键词、重点句的辨析。6、对文章中涉及的科学生活现象的感悟、评价,或能提出个人的建议。1、如何整体把握文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