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的农田效应

保护性耕作的农田效应

ID:22385794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保护性耕作的农田效应_第1页
保护性耕作的农田效应_第2页
保护性耕作的农田效应_第3页
保护性耕作的农田效应_第4页
保护性耕作的农田效应_第5页
资源描述:

《保护性耕作的农田效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保护性耕作的农田效应  :通过对保护性耕作的原理和类型的介绍,综述了保护性耕作在农田土壤物理性状、土壤温度、土壤养分、土壤水分、农田防护、作物产量等方面的效应,反映出保护性耕作在调节地温、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及肥料利用效率、改善土壤团粒结构、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农田效应  一、保护性耕作的原理和类型  保护性耕作亦称水土保持耕作,是指以保土、保水、保肥为主要目的的提高旱地农业生产力的耕作措施。  保护性耕作的基本原理是:增加地面粗糙度,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透水、蓄水能力;增加地表被覆度,就地拦截降雨,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地

2、表水的入渗时间,防止径流的发生,减少土壤的流失,达到保水保土,培肥地力和高产稳产的目的。  按其作用性质可把保护性耕作措施分为三类:一类以改变微地形为主,包括等高耕作,沟垄种植,垄种区田,坑田,半旱式耕作,防沙农业技术等;一类以增加地面覆盖度为主,包括合理轮作,间作,套种混播,覆盖耕作(含留茬或残茬覆盖、秸秆覆盖、砂田、地膜覆盖)等;一类以改变土壤物理性状为主,包括少耕(含少耕深松、少耕覆盖)、免耕等。不同种类的保护性耕作措施有不同的适宜条件和适应地区。  二、保护性耕作的农田效应  (一)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免耕土壤的物理条件等同或者优于传统耕作的土壤,在砂壤土上长免耕

3、或犁耕,只要把作物秸秆还田,都不会引起土壤板结,而免耕条件下,土壤容重更类似于自然植被下的土壤容重。更多的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免耕还田和地膜覆盖对土壤容重、孔隙度、土壤微团聚体都有不同程度的良好作用,因为覆盖抑制了地表蒸发,防止表土板结,使得土壤通透性良好,三相比更趋于合理,从而改善了肥力条件,为土壤良好结构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对光辐射吸收转化和热量传导均有影响,覆盖在地表形成一层土壤与大气热交换的障碍层,既可以阻止太阳直接辐射,也可以减少土壤热量向大气散失,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反射长波辐射。因此,覆盖条件下地温年、日变化趋向缓和,

4、低温时有增温效应,高温时有降温效应,这种双重效应对作物防御倒春寒及干热风十分有利。其中,秸秆覆盖条件下,调温作用随覆盖量增加而增加,且随土壤深度增加,覆盖处理与免耕条件下裸土的地温差愈小。而在地膜覆盖下,随土壤深度增加,覆盖处理所能提高的温度愈小。  (三)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与传统耕作相比,少免耕可以导致表层土壤有机质的累积,养分成层分布。通常在免耕土壤上有效氮浓度较低,少数情况下较高,这主要是可溶性氮浓度高峰发生在耕翻后,表明免耕土壤有效态氮在时间上有所延缓,且由于免耕土壤上层含水量较多,会引起上层土壤中可溶性氮向下移动,造成硝态氮含量较低。  实验表明,凡是使用秸秆的处

5、理,0~20cm土壤有机质含量都在10g/kg以上,而且不同的耕作方式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有不同的影响。免耕处理最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其次是覆盖秸秆,再次是翻压秸秆。然而人们在研究地膜覆盖后的土壤有机质时发现:覆盖后的各项土壤养分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这是由于覆盖土壤提高了微生物的活性,促进了有机质的分解,加速了有效养分向植株的供给和转移,同时由于地膜的增温效果,加速了部分速效养分的散失。  (四)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少免耕土壤含水量总是比常规高,这主要是由于作物大到足以覆盖土壤以前,有表土覆盖而大大减少了土壤蒸发所致,到作物冠层完全覆盖地面后,免耕和常规耕作土壤蒸发几乎没有什么

6、差异。0~15cm土层,作物生长季含水量平均免耕为29.5%,常规耕作为24.4%,免耕比常规耕作0~15cm土层多贮水75mm。土壤蒸发是土壤损失水分的重要途径,以小麦为例,有40%的耗水量是株间土壤表面蒸发散失的,对小麦产量的形成是没有贡献的,而利用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能显著减少株间蒸发量,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对于地膜覆盖来讲,覆膜后土壤水分受地膜的物理阻断,切断了与大气的交换,减少了地表裸露面积,因此减少了水分的散失,使土壤含水量相对稳定。利用覆膜沟穴播可将降雨量较小的无效雨沿垄膜流向作物根部,变微量无效雨为有效雨,从而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率。  (五)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7、保护性耕作能够明显提高作物产量,这与以上提到的各种保护性措施引起的农田保护效应是分不开的。长期秸秆覆盖免耕试验表明,前13年犁耕平均玉米产量稍高于免耕,但不显著,后11年免耕平均玉米产量显著高于犁耕,随时间的延长,免耕在产量上逐渐显示出优势。  (六)农田防护效应  从农田生态系统来看,秸秆覆盖与免耕表土构成复杂的模拟天然生态系统的分解亚系统,这个亚系统是以土壤生物为主体的由多种分解者群落组成的,其主要功能在于以生物态团结和释放养分,另外这个系统能够缓冲外力对土体的冲击,使物质和能量在免耕农田表层聚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