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谈幼儿选择性缄默症

初谈幼儿选择性缄默症

ID:22390585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9

初谈幼儿选择性缄默症_第1页
初谈幼儿选择性缄默症_第2页
初谈幼儿选择性缄默症_第3页
初谈幼儿选择性缄默症_第4页
初谈幼儿选择性缄默症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谈幼儿选择性缄默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谈幼儿选择性缄默症>>edu.5151doc.教育资源库初谈幼儿选择性缄默症浙江宁波市江东常青藤幼儿园何佩红幼儿期是人生历程中心理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一个人心理发展的许多关键期都处于这一阶段。由于现代社会的需要,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受经济条件、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等众多因素的影响,部分幼儿心理出现不健康的信号。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幼儿,他们在家中往往能正常主动说话,但在幼儿园“拒绝”同老师或同学说话、交往。而中国人性格较为内向,儿童在开始上幼儿园或小学时不说话,往往易被性格内向和害羞等理由而忽略,也有的幼儿在幼儿园能够与人交流,回家后在成人面

2、前交流胆小、紧张,在我的教学生涯也遇到过这样的幼儿:案例表现A:徐某,女,2001年11月出生,四岁转园后来我园上中班,智力较好,入园后从不愿意与人交往,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坐着,表现出非常内向的性格,胆子小,害怕在集体面前表现,也不愿意与陌生人交流。而在家表现很活跃、很调皮,喜欢在家爬上爬下,而且经常唱歌跳舞表演给父母看,父母都说是个活泼而调皮的女孩。案例表现B:陈某,男,2001年3月出生,两岁半来上小班,智力一般,入园后和同伴有交往、交流。在成人面前不愿意说话,说话时比较胆小紧张。参加集体活动不主动,注意力不集中,不敢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而下课后就表现得很活跃、调皮,经常有攻击同

3、伴的行为。回家后从不说幼儿园的事情,对父母的提问也是不愿意回答。对于这些孩子有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语言理解水平,并有足以进行社会交往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某种场合下(家里或熟人中)能够正常的讲话。虽然具备语言的表达能力,但根据社会情况不同、在语言运用方面却有很大差别,即在某些场合能讲话,在另一场合则沉默或接近沉默,不能讲话可长期存在。他们本身言语表达都是正常的,只不过在某种场景或者对象上选择不说话,都是属于选择性缄默症。什么叫“选择性缄默症”?选择性缄默症是小儿在言语获得成功之后,因精神因素而出现的、在某种场合下沉默不语的症状。其实并不是语言障碍,而是社会功能性行为的问题。多在3—5岁起病

4、,女还比较多见。主要是表现为在公众场合拒绝讲话,不与人交流,而回家却表现判若两人。有的则相反,在幼儿园问一句说一句,回家后则一言不发,见到亲人与其他孩子说话,立即低头不语,这种症状在言语表达上与场景和对象有着鲜明的选择性,所以叫选择性缄默症。选择性缄默症多发生于敏感、胆怯、孤僻性格儿童,发生的原因很多,有家庭封闭、很少接触外界造成的,长期的“老—小”关系,也有父母过分溺爱、保护或初次离开家庭、环境变动等而起病,部分病例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原因:①幼儿性格大多敏感、胆怯、孤僻、情感脆弱;②过分依赖于亲人,独立生活能力差;③也可能是紧张性应激反应的一种表现;④部分病例有遗传史。比如象案

5、例A生理因素:一个敏感、胆怯的女孩,幼儿年龄小,入园时间晚,由于转园后才到我园上中班,与正常年龄的幼儿有差距。所以她必须提前学习与陌生人交流的方法,由于害怕失败,所以选择沉默。家庭因素:案例A幼儿父母工作忙,大多数时候幼儿跟外婆呆在一起,与父母交流的时间很少,而幼儿的外婆家务比较忙,让幼儿独自玩的时间多,即使外出也是到老年人聚集的地方,幼儿很少有机会学习交流的方法。比如象案例B通过家访后得知该名幼儿父母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父亲是一个事业单位的干部,母亲当了十几年的英语教师。30多岁才生了这个孩子,对其期望很高,要求也比较多。总希望自己孩子比别人更加优秀。所以孩子表现在同伴前面交流自然

6、,而与成人交流中比较紧张、胆小。在家不愿意说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对于父母的提问也是用点头或者摇头表示,而在幼儿园却表现不听话、调皮,也常攻击同伴的行为。环境因素:城市里的幼儿多数时间在楼房里。与外人交流的机会明显减少,入园后,年龄小,对该变得陌生环境有意识的抗拒、害怕,造成内向性格的充分表现。具体措施:1、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如果因为家庭环境突变而导致孩子陷入缄默,爸爸妈妈应努力改善孩子的生活环境,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避免给孩子带来不良的精神刺激。如果家庭状况一时间很难得到改善,也可以让这些孩子换一个和谐温馨的环境,由关爱他的人陪伴,以便孩子能放松地生活。2、淡化孩子的言语问题有些事

7、情,过分的强化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如果成人对孩子的“沉默”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孩子的精神可能会更加紧张,内心很难放松。假如成人再强迫他们在某些场合必须说话、怎么说,情况就会更糟。比较好的方法是,对孩子的言语问题“视而不见”,随时随地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设法让他多和小朋友玩,开始成人可以帮着孩子找两三个熟悉的小朋友,慢慢地扩大圈子,在游戏中转移孩子对自己言语的注意力,使之忘掉自身的这个缺陷。当他投入到游戏中,他会很自然地该说什么就说什么。孩子一旦开口说话,哪怕只有一两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