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及进展

新型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及进展

ID:22438569

大小:6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9

新型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及进展_第1页
新型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及进展_第2页
新型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及进展_第3页
新型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及进展_第4页
新型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及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型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及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型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ProgressinResearchWorkofNewCMC-一SiC[摘要]新沏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具冇密度低、高强度、高韧性和耐高温等综合性能已得到世界各岡高度重视,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型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发展现状,阐述了CVI-CMC-SiC制造技术在我国的研究进展,开展了CVI-CMC-SiC的性能与微结构特性的研究和CVI过程控制及其对性能影响的研究,研制了多种CMC-SiC和其构件。材料性能和整体研究与应用水平已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关键词:CVI制造技术CMC-SiC微结构应用研究碳

2、化硅陶瓷因具有高强度、高硬度、抗腐蚀、耐高温和低密度而被广泛用于高温和某些苛刻的环境中,尤其在航空航天飞行器[1]需要承受极高温度的特殊部位具有很大的潜力。但是,陶瓷不具备像金属那样的塑性变形能力,在断裂过程屮除了产生新的断裂表而吸收表而能以外,几乎没有其它吸收能量的机制,这就严重限制了其作为结构材料的应用。碳纤维具有比强度高、比模量大、高温力学性能和热性能良好等优点,在惰性气氛中2000°C吋仍能保持强度基木不下降。用碳纤维増强碳化硅复合材料,材料在断裂的过程中通过纤维拔出、纤维桥联、裂纹偏转等增韧机制来消耗能量,使材料表现为非脆性

3、断裂。CMC-SiC复合材料综合了碳纤维优异的高温性能和碳化硅基体高抗氧化性能,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并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光学系统、交通工具等领域。CMC—SiC具有高比强、高比模、耐高温、抗烧蚀、抗氧化和低密度等特点,其密度为2〜2.5g/cm3,仅是高温合金和铌合金的1/3〜1/4,钨合金的1/9〜1/10。CMC—SiC主要包拈碳纤维增韧碳化硅(C/SiC)和碳化硅纤维增韧[2]碳化硅(SiC/SiC)两种,由于碳纤维价格便宜且容易获得,因而C/SiC成为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考核与应用的首选。CMC—SiC的应用可

4、覆盖瞬时寿命(数十秒〜数百秒)、有限寿命(数十分钟〜数十小时)和长寿命(数百小时〜上千小时)3类服役环境的需求。用于瞬时寿命的固体火箭发动机,C/SiC的使用温度可达2800〜3000°C;用于有限寿命的液体火箭发动机,C/SiC的使用温度可达2000〜2200°C;用于长寿命航空发动机,C/SiC的使用温度为1650°C,SiC/SiC为1450°C,提高SiC纤维的使用温度是保证SiC/SiC用于1650°0的关键。由于C/SiC抗氧化性能较SiC/SiC差,鬧内外普遍认为,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最终获得应用的应该是SiC/SiC。因

5、此CMC—SiC被认为是继碳一碳复合材料(C/C)[3]之后发展的乂一新型战略性材料,可大幅度提高现冇武器装备和发展未来先进武器装备性能,发达W家都在竞相发展。此外,CMC—SiC在核能、高速刹车、燃气轮机热端部件、高温气体过滤和热交换器等方面还冇广泛应用潜力。1、我国CVI—CMC—SiC制造技术的研究进展CMC—SiC的制造方法宥反应烧结(RB),热压烧结(HP),前驱体浸渍热解(PIP),反应性熔体渗透(RMI)以及CVI,CVI-PIP,CVI-RMI和PIP—HP等。CVI是口前唯一已商业化的制造方法,其适应性强,原理上适用

6、于所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可制造多维编织体复合材料的界面层、基体和表面涂层。CVI必须使气相反应物渗透到纤维预制体的每一根单丝纤维上,而单丝的最小间跑仅为lum左右,因此CVI过程的控制比CVD困难得多。与其他成型方法相比,CVI法制造CMC具冇制备温度低(~ioo(rc);气相渗透能力强,便于制造人型、薄壁、复杂的近终形构件,能对基体、界面和表面层进行微观尺度的化学成分与结构设计。CVI法的主要缺点是工艺控制难度大,法国从发明CVI法制造CMC—SiC到形成规模生产花费了近20年,其他M家过然也对CV1法制备CMC—SiC进行了不少研究

7、,但是均未形成商品化技术。CVI法生产周期比较长,因而一般认为成本高,排放的尾气产物复杂并冇污染性,0前国际布场上还没冇适用的定型CVI设备出售。2、CVI过程的控制及其对性能的影响2.1CVT过程的评价参数评价CVI致密化过程可用密度P(孔隙率)、致密化速度v(吋间)和渗透率I等参数来表征。I值越大,预制体内部纤维束上沉积越多,复合材料的密度梯度越小,沉积物分布越均匀;反之,在预制体外部沉积越多,密度梯度越大。致密化速度越快,渗透率越高,材料密度越高,表明CVI技术也越先进。2.2致密度对CVT—CMC—SiC性能的影响CVI工艺参

8、数的优化口标是提高致密度、致密化速度和密度均匀性,而致密度是CVl-CMC-SiC性能的决定性影响因素。致密度增加,材料的弯曲强度、断裂韧性和断裂功均宥明显增加;致密度增加,基体与纤维之间的载荷传递效采提高,纤维的增韧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