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ID:22511357

大小:2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9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_第1页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_第2页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_第3页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_第4页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宪法的产生和发展TheFormationandDevelopmentofConstitution——民主和自由的曙光DawnofDemocracyandFreedom第一节西方宪法的产生和发展SectionITheFormationandDevelopmentofwesternConstitution一、西方近代宪法(一)产生的条件1、近代宪法产生的时间:18世纪英美法革命时代2、宪法产生的背景1)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2)政治条件:新兴的资产阶级诞生,要求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权力——民主3)思想条件:“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思想的影

2、响4)法律条件:法律体系完善、法律部门增多的呼唤(二)过程1、英国宪法1)英国宪法的重要性世界宪政之母2)英国宪法产生过程的特点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王权之间的步步进逼与步步退让,在每一次的进攻和退让中产生一个宪法性文件。3)英国宪法的内容与形式上的特点(1)内容上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的完全统治权,但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和妥协、保守(2)形式上是不成文的宪法惯例“柔性”的灵活性4)英国宪法的构成(1)宪法性法案如:《自由大宪章》THEMAGNACARTA(TheGreatCharter)——封建主义下产生的宪政主义《权利法案》(thebillofrig

3、ht),全称《国民权利与自由和王位继承宣言》(AnActDeclaringtheRightsandLibertiesoftheSubjectandSettlingtheSuccessionoftheCrown)《王位继承法》——光荣革命——君主立宪——议会至上(2)宪法性判例、习惯法、常规、权威性著作、公民投票2、美国宪法1)美国宪法的重要性:世界上最早的成文宪法2)美国宪法产生的历史背景(1)建国渊源中的立宪活动崇尚契约:《五月花号公约》——美国政治制度两大奠基石之一(另一个:佛吉尼亚会议)倾心宪政《康涅狄格基本法》追求天赋人权《独立宣言》关注限

4、制权力《邦联条例》(2)独立战争后美国的社会状况(3)《联邦宪法》的诞生过程1787年5月14日,费城独立厅,联邦大会修改《邦联条例》——制定新宪法“弗吉尼亚方案”vs”“新泽西方案”——康涅狄格方案——联邦宪法(1787年9月17日通过,1788年6月21日生效)3) 美国宪法的制宪原则和宪法内容原则:人民主权、代议制政府、分权与制衡、法治宪法内容: (1)当初:解决三个问题联邦的权力基础中央的权力范围与制衡联邦与州政府的权利划分(2)后来:增加人民权利——《权利法案》(3)《解放黑奴宣言》——13、14、15修正案3、法国宪法1) 法国宪法产生

5、的历史背景2) 法国部分宪法的特点1791宪法(第一部)的特点:人权宣言为序,确认人民主权原则,宣布主权属于国民;确认三权分立原则。1793年的新宪法(共和国元年宪法)的特点:确立了共和制、平等原则、民主精神,突出卢梭的“人民主权论”摈弃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法国历史上最民主的宪法)(三)近代宪法的特点1、确立主权在民原则,民主共和是宪法的主流2、强调公民权利,特别是自由权,具有自由主义特色;3、限制国家权力,其主要作用限制在政治领域;4、成文法被普遍采用;5、主要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二、西方现代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一)现代宪法产生的标志1、德

6、国《魏玛宪法》1)限制私有财产权2)限制议会权力3)扩大行政权4)加强国家干预5)国际法倾向(最早确定公民工作权的宪法,第163条规定:“德国人民应有可能之机会,从事经济劳动,以维持生计。无相当劳动机会时,其必需生活应筹划及之。”最早规定保护青少年的宪法,第122条:“应保护青年,使勿受利用及防道德上、精神上及体力上之荒废。”)2、1918《苏俄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二)现代宪法的发展1、美国宪法的现代性特征——罗斯福新政1933年3月4日,富兰克林·德兰诺·罗斯福就任美国第三十二届总统。罗斯福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De

7、al),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2、德国基本法3、苏联宪法第一部苏联宪法1924《苏联宪法》4、新兴民主国家宪法三、宪法的发展趋势1、内容上1)公民权利的扩大,人权问题强调2)行政权力强化,权力向中央集中3)国家广泛深入干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4)审查违宪制度完备5)宪法与国际法相结合2、形式上1)渊源多样化、2)  惯例和判例广泛重视、3) 修改频繁、4)  修改程序简化第二节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演变一、宪法问题在中国历史上的提出背景和目的1、清政府面临危机1)从国际环境看,中日甲午战争,

8、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国内形势而言,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孙中山:革命党、康有为:立宪党3)直接威胁1905年日俄战争中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