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的评述和展望

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的评述和展望

ID:22548162

大小:71.1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30

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的评述和展望_第1页
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的评述和展望_第2页
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的评述和展望_第3页
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的评述和展望_第4页
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的评述和展望_第5页
资源描述:

《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的评述和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的评述和展望[摘要]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问题形成了若干理论、方法和结论。本文首先总结了现有的主要理论,并探讨了这些理论在解释这一问题方面的成果和不足,进而提出在新兴古典经济学框架下研究这一问题的可能性、好处和具体方法、结论,最后探讨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本文的主要结论是:若将交通运输视为交易性而非生产性,则交通运输的宏观经济作用将更加突出运输条件的改进,交易效率的提高,将与分工深化、市场扩大和经济增长形成相互作用。[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增长;新兴古典经济

2、学1问题的提出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纵观世界主要国家,交通运输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门,其发展具有国家战略意义。交通运输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十分复杂,本文的目的就是概括、总结这一关系中重要的一方面,即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的理论,并提出新的思路。2现有理论和方法的总结交通运输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问题国内外己经有了不少研究成果,根据不同的研究方法、角度、理论基础、结论,本文将其概括为6大类:(1)古典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的分析。威廉•配第(WilliamPetty)在《政治算术》中提出“发达的交通

3、运输是一国经济繁荣的重要特征”。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对运输经济问题有较多论述,如“运输和货币变成了商品流通的两个车轮”,“商品经济越发展,生产越是以交换价值为基础,因而越是以交换为基础,交换的物质条件一一交通运输工具__对生产来说也就越是重要”。亚当•斯密(AdamSmith)的经典三段论更是被反复引用,斯密认为“生产力和财富的增长由分工引起,分工的程度受到交换能力大小即市场范围的制约,市场范围大小由运输条件决定”,这体现的是运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2)运输经济地理学。包括工业区位论、城市群理论、点-轴理论、交通经济带理论、运输通道理论等。如韦伯(W

4、eber,1929)建立了模型,用运输成本来决定制造业的区位。我国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点一轴理论”,认为“发展轴线由以交通干线为主体的线状基础设施束构成,干线交叉点上的城市、工矿区、港口、农业地区为发展的主体部分,生产力开发以‘点-轴’模式展开”。(1)经济史、运输发展史分析。国外以李斯特(Liszt)、道格拉斯•诺思()为代表。李斯特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总结出“英国使全世界看到了运输便利对生产力增长可以发生如何有力的影响,从而促进国家财富、人口和政治力量的增长”。诺思通过分析1750—1913年海运费率的变动对经济

5、发展的影响,得出了海运生产率的提高和制度变迁降低了海运费率,扩大了市场、促进了对外贸易。国内以荣朝和、韩彪、熊永钧为代表。其中荣朝和提出“运输化理论”,认为运输化是工业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伴随工业化而发生的一种经济过程。韩彪提出交通运输与经济之间具有“交替推拉关系”,认为现代运输业成长过程中可分为“剧变期”和“渐变期”。熊永钧提出了“运输成本阈值”理论,创新性地提出不应将运输简单地理解为阻碍市场活动的常量,而应将其看作变量。他认为现代经济增长过程只是运输成本降低到某一个“阈值”时才出现的。(2)发展经济学观点。以罗斯托(Rostow)、赫希曼(Hir

6、schman)等人为代表。罗斯托指出“大量的交通建设和其他形式的社会先行资本,毫无例外地出现在起飞阶段之前”。赫希曼区分了社会间接资本和直接生产资本,又进一步认为社会间接资本的概念的核心可以严格限于交通运输及动力。(3)计量经济学研宄方法。这是近期运输经济研究的主流,但已经出现计量方法应用过度的趋势,忽视了对内在规律的探究。较有价值的文献包括(1989)应用CD生产函数,对美国1949一1985年度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测算出总产出对公共资本存量的弹性为。汪传续(1999)与张国强(XX)分别用灰色系统协调模型和DEA模型,测算了我国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协

7、调关系。王家庭(XX)基于我国1978-XX年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协调和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经济增长对交通运输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交通运输发展对经济增长并没有显著作用。(6)投入产出分析和项目评价分析。汪传续(XX)用投入产出法研究了交通运输的前向、后向波及效应和总效应,并根据1997年投入产出资料计算了交通运输业对GNP和劳动就业的贡献。项目评价主要运用成本一收益法,评价某交通运输项目。3现有理论和方法的不足传统的运输与经济增长理论尽管己经取得丰硕成果,但仍然远未完善,对许多现象仍缺乏解释力。斯密论述的“一切改良中,以交通改良为最有实

8、效水运开拓了比陆运广得多的市场,从来各种产业分工的改良,自然而然地开始于沿河一带”。而中国自古以来,具有发展内河航运的优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