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百年话“课标”

沧桑百年话“课标”

ID:22557422

大小:5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30

沧桑百年话“课标”_第1页
沧桑百年话“课标”_第2页
沧桑百年话“课标”_第3页
沧桑百年话“课标”_第4页
沧桑百年话“课标”_第5页
资源描述:

《沧桑百年话“课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沧桑百年话“课标”王云峰在不少教师的观念中,“课程标准”是伴随着2001年课程改革出现的所谓“新概念”,与“教学大纲”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模糊的认识。为此,我想就什么是“课程标准”及其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功能、特征等问题,和大家谈一点个人的理解,也就正于方家。一、“课程标准”是个新概念吗?课程标准的基本功能是什么?首先,“课程标准”不是一个新概念。在我国教育史上,“课程标准”这一概念已有百年历史了。从我个人接触到的文献看,1912年1月,民国政府教育部公布的《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是我国课程发展史上出现的第一个课程标准。从那时开始,一直到新中国建立之初,在我国基础教

2、育课程教学领域中一直使用“课程标准”这个概念。上世纪50年代,我们国家各行各业都向前苏联学习,于是,“课程标准”这个概念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就基本上不再使用了,而大家熟悉的“教学大纲”这一概念成为我们教育研究和实践中常用的基本概念。“教学大纲”这个概念使用到2000年。2001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于是,“课程标准”这个概念再度成为基础教育领域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概念。2001年进行新课程改革宣传和培训的时候,有的人使用了“从‘大纲’到‘标准’”或“用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这样的说法;于是,有的教师就以为“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是完全不同的两

3、个概念。其实,从基本功能上说,“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都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制订的国家基本教育文件,都是用于指导课程教学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它们的基本功能都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总目标,规定其公民接受一定学段(比如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的学校教育在某一学科(如语文、数学)或某一学习领域(如科学、艺术)上所应该达到的基本素养水平。因为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是国家的基本教育文件,因此它们往往具有高度的权威性。特别是在我国或前苏联这样的同家中,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具有较高的法律地位。比如在前苏联,特别强调“无论是学校干部或地方教育机关指定人员,尤其是个别的教师,对于教学大纲不能任意

4、予以变更。教学大纲是学校必须履行的”①。受前苏联的影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末也特别强调教学大纲和教材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甚至有“以纲为纲、以本为本”②的说法。当时说的“以纲为纲”的“纲”,就是教学大纲。当然,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在教学实践领域,“以纲为纲”的“纲”,更多的是指考试大纲。以应试为核心价值追求的教学,使教学大纲的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考试大纲取代了教学大纲,成为了实际的教学指导文件。为了改变以考定教、以考定学的应试倾向,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5、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③这进一步强化了课程标准的地位。二、为什么有人会强调要用“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既然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在基本功能上是相同的,为什么2001年课程改革初期有人认为以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变化?我个人以为,之所以有这种观点的出现,实质上反映了我国课程理论研究走向的变化。下面,我们还是从我国百年课程演变的历史中去观察这种观点出现的历史原因。如果认真观察我国百年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变化,就会发现,虽然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在功能上有一致性,但其内容的构成和核心指向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随着课程理论的变化而存在着明显的时

6、代变化。从上世纪初开始,受西方的影响,我国的课程标准主要是以纲要的形式简要规定相应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学习方式,以及应达到的基本学业水平。其制订标准主要的出发点是站在学习者的立场上的。比如1923年颁布的《新学制课程标准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包括“目的”“内容和方法”“毕业最低限度的标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规定了课程的核心目标,称为课程目的。当时就将课程的目的规定为:“1.使学生有自由发表思想的能力。2.使学生能看平易的古书。3.引起学生研究中国文学的兴趣。”其第二部分,并不是从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的角度去规定课程的内容、进度和方法的,而是站在学习者的立场上,分别规定了“作业”“学

7、分”“教材”三方面的基本要求。其中,“作业”包括读书(含精读和略读)、作文和习字三项。这份课程标准虽然也对“教材支配”做了相应的规定,但并没有具体规定教材要选择哪些课文,更不规定具体的课文要教几课时以及用什么方法去教;相反,在“教材支配”中,课程标准制定者仅是规划了初中三年内学生学习的内容领域,并仍旧坚持以读书、作文、写字这三项“作业”作为内容主线来规定学习内容领域。例如:第一学段“教材支配”规定,读书包括:精读“传记、小说、诗歌,兼及杂文;语体约占四分之三;取材偏重近代名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