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新解》东大再版校补

《论语新解》东大再版校补

ID:22578939

大小:1.86 MB

页数:429页

时间:2018-10-30

《论语新解》东大再版校补_第1页
《论语新解》东大再版校补_第2页
《论语新解》东大再版校补_第3页
《论语新解》东大再版校补_第4页
《论语新解》东大再版校补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语新解》东大再版校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論語新解》東大再版校補:0、《論語新解》東大再版校補說明0-1.本校補版,以東大再版為主,參以東大三版、聯經《全集》版、三民版,以為校補焉。錢子《論語新解》,首先由新亞研究所於民國五十二年十二月在港初版,是為「港版」。五十四年四月在臺由三民書局總經銷,是為「三民版」,乃「港版」之照相印本,內容全同。三民書局集團後又成立東大圖書公司,七十七年四月(1988年4月)由東大出《論語新解》再版本,新增〈再版序〉及〈孔子年表〉,並增刪多處,此即舊稱之「東大版」。九十三年七月(2004年7月),東大出《論語新解》三版本,即此「東大三版」

2、,改〈序〉曰〈原序〉,並更動〈序〉與〈再版序〉之先後,仿聯經版新增私名號及書名號,新增「注釋」及「研析」字樣,「研析」部份改用楷體排版,字體較大,餘多同「東大版」。今若統一以東大之角度觀之,「三民版」可視為「東大一版」,「東大版」宜改稱為「東大再版」(東大二版),以與「東大三版」區隔。括弧內之西曆紀元,乃因「東大三版」版權頁印有「再版一刷1988年4月」及「三版一刷2004年7月」字樣,「聯經版」第54冊《總目》版權頁亦印有「1998年5月初版」字樣,故從之,以便查照。0-2.「東大三版」新增之私名號、書名號,更為醒目易讀。惟本

3、校補版,將其書名號﹏改用《》雙尖夾出,篇名改用〈〉單尖夾出。其有變動「東大再版」之標點符號處,均予校出,以俟更進一步之判擇。其因私名號之底線太長,恐連成一個者,如南宋朱子,堯舜,孔顏,則於兩私名號間,刻意空半格,以斷開,如南宋朱子,堯舜,孔顏。原文無此半格也,殊非得已,謹請諒鑒。其餘版式,儘量依照原書,其不得已而小有出入處,亦請涵容。0-3錢子生前最後一次修改,所出乃「東大再版」本。故宜儘量以「東大再版」本為主,以校定其他各版得失。惟,「東大再版」本亦有誤植處,則宜參其他各版,斟酌和會,以期得一近似最佳之校補版本歟。.校補者之文

4、字,均於註內以光案云云出之。0-4.全書共499章。為便分章查考,於每章前加阿拉伯數字以為序。每章首,在()小括號內數字,即為該章在該篇內之章次。並以357,14-25,表《論語》全書第357章,即〈憲問篇〉第十四之二十五章,餘類推。每章末,於[]中括號內註明該章在東大再版之頁數。0-5.錢子之注甚精約,為便初學,重要處,別以紅色字體出之。其引文,亦儘量註明出處,方便查考對勘,作更進一步之研究發明。0-6.錢子之「白話試譯」,亦甚有味。其於需增字作譯以助豁然者,每以小括號涵攝之。有此小括號內之文字,更便初學。但此小括號內文字,實

5、為原文所未及。添此小括號,頗見錢子之謹慎與用心良苦。惜原始三民版之小括號,大部分在東大再版、東大三版及聯經版中消失。為忠於錢子初衷與本義,仍據三民版予以復原並註明焉。0-7.原文古字及破音字甚多,為減自己誤讀,多蛇足以注音於其後。大體以謝冰瑩等之《新譯四書讀本》之注音為準,旁參以王財貴之《學庸論語》,網路上之教育部《國語辭典》,高樹藩之《正中形音義綜合大字典》,文化大學之《中文大辭典》等。其難以決定者,則依錢子《論語新解》中之語氣決定之。如此注音,雖或阻隔文氣,然茍能一字一字反覆慢慢讀之,滲潤浸透,其或聊便初學歟。0-8.原書正

6、文「擧」或作「舉」,經查考,宜作從手部之「擧」,已於正文中案別,以歸一統。至於錢子注解及白話試譯中,所宜改「舉」為「擧」者亦多有,則不宜一一案別,當於正式出版時一併改之。0-9.校補期間,承蒙蕭振邦師、許炎初師、劉維玲師指正錯誤,使本書益臻完密,謹此申謝。0-10.此書原名《錢賓四先生全集3「論語新解」之書摘及名句》,乃啟發自許炎初師。本當於《全集》五十四冊全部keyin完畢後再進一步整理,今有感於時勢之晦濁,故特將《全集》中最重要之《論語新解》一書,別依最流行之東大再版、東大三版,提前將此書校補完畢,單獨印行。其或有助於斯世之

7、「貞下起元」歟?楊紀光謹識94.8.8.一、序[光案:「東大再版」〈序〉在前,〈再版序〉在後。「東大三版」〈再版序〉在前,並改〈序〉為〈原序〉,多一「原」字,且移至後。此殊不妥,一不宜改名,二不宜掉換次第。「東大三版」誤,宜遵「東大再版」。]《論語》自西漢以來,為中國識字人一部人人必讀書。讀《論語》必兼讀注。歷代諸儒注釋不絕,最著(ㄓㄨˋ)有三書。一、何晏(ㄧㄢˋ)《集解》,網羅漢儒舊義。又有皇侃《義疏》,廣輯自魏迄(ㄑㄧˋ)梁諸家。兩書相配,可謂《論語》古注之淵藪(ㄙㄡˇ)。二、朱熹《集注》,宋儒理學家言,大體具是。三、劉寶楠

8、(ㄋㄢˊ)《論語正義》,為清代考據家言一結集。何氏《集解》收入《十三經注疏》中,宋以前人讀《論語》,大率(ㄕㄨㄞˋ)必讀此書。明清兩代以朱《注》取士,[光案:「明清兩代以朱注取士」之無頓號,聯經版改作「明、清兩代以朱注取士」之添一頓號。]於是讀《論語》必兼讀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