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手稿(1)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手稿(1)

ID:22594396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0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手稿(1)_第1页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手稿(1)_第2页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手稿(1)_第3页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手稿(1)_第4页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手稿(1)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手稿(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手稿(1)境界,或意境,大家都熟悉,谈诗、论画,常常提到它。它本是佛教用语,以后又用于品评诗歌。但是,把境界当作“文学之本”来认识,又用新的理论和方法对它进行了系统的、独创性的研究的,当首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它第一次发表在1908年10月至1909年1月的《国粹学报》上,分三期连载。王国维青年时期就有深厚的国学根基。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他有志于新学。二十世纪初,康德哲学风行中国,王国维、严复、章太炎、陈独秀都先后受过影响。那时候,要求维新的知识分子,从小听腻了腐朽的封建教条。康德哲学的主要方面是主观唯心主义;但它又有唯物主义倾向的自然观,以及发展的、辩证的思

2、想,在当时起过震聋发聩的作用。王国维从研究康德哲学始,进而了解了西方浪漫主义的文艺思想。德国哲学家常常又研究心理学、美学。一个个新的科学领域,使他开阔了眼界,为他提供了观察文学问题的新方法。于是,他运用哲学、心理学、美学的理论来分析文艺问题,并且与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的传统相结合,这是王国维在理论上追求的目标,也是《人间词话》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在文艺理论方面的代表作。它是中国古典文艺理论批评方面的一部总结性的著作;又是中国资产阶级在文艺理论批评方面的第一部杰作。解放以后的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思想运动,几次牵涉到王国维。现在我们都会公正地认识到,王国维作为一个资产阶级启蒙主

3、义的思想家、文学家,起过反封建的进步的历史作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重新评价王国维、认真研究他的文艺思想。珍贵的文献读了《人间词话》手稿,使人有看到《人间词话》真面目的感觉;并且由此想到,它的版本问题,确有斟酌的必要。王国维生前发表的《人间词话》,应该是最有权威的材料。被称为“人间词话三卷”或“人间词话补遗”中的其他材料,虽是王国维的著作,但不宜称之为《人间词话》。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精粹隽永,字字珍玑,为人所爱,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的其他著作本来另有篇名,何必要统统让它们加入《人间词话》呢!当然,这些材料作为研究《人间词话》的资料,附在后面,并加以说明,对读者也有益

4、;可惜搜集并不完备、精当。不但王国维的手稿中有大量材料并未收入;就是王国维已出版的集子中也有不少材料可供“补遗”的。赵万里辑录的《人间词话未刊稿及其他》,题目本来有“及其他”三个字。以后,该文编入《人间词话》,连“及其他”都成了《人间词话》了。其实,这里面有王国维的另一篇重要文章《文学小言》,有书上的眉批,有给赵万里写的扇面,有赵万里日记中所记的王国维的话。举例说,赵万里丙寅日记中记下了王国维的一句话,这是1926年说的,而《人间词话》早在十多年之前就发表了,况且这句话并不是直接与《人间词话》有关,又没有王国维本人的手迹作为依据,这种情况,我以为,不选入《人间词话》,倒是更尊重的。《人

5、间词话》的“未刊稿”是怎么样的呢?读了手稿,就清楚了。《人间词话》手稿共有一百二十一则。王国维生前发表的《人间词话》共六十四则,是从其中挑选出来的。以后,赵万里又选出四十四则,作为“未刊稿”发表。1960年,王幼安校订时,又从中选了五则,予以发表,这样,“未刊稿”就达四十九则了。不过,这次王幼安把“人间词话未刊稿”改为“人间词话删稿”。推测其原意,可能是为了突出王国维生前发表的《人间词话》,这是有眼光的。但是,读了手稿,我看到未刊的词话,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王国维本人用毛笔删掉的,共九则,这当然是删稿。第二种是并未删去,却尚未发表。其中有的还经过精心修改。也许想将来发表,也许是没有连载

6、完,也许是选剩下来不准备发表了,我们未便妄加推测。这些称之为“未刊稿”,也说得过去。这次,我发现王国维自己辑录的《人间词话》选,就选录过未刊稿。可见,他还是重视这部分材料的。对于第一种情况,自己既然亲笔删去,似应不选为好。赵万里辑录的材料中,却选了一则。王幼安的校订本也保存下来了。这就失之偏爱了。现在印行的《人间词话》,把“未刊稿”都称为“删稿”,不利于分清原稿上的两种不同情况。对于第二种情况的材料,予以辑录,确是好事。但这类材料,严格地说,属于还未最后改定的草稿,后人加以整理,应持慎重态度。(fw.ΝsΕΑc.编辑)利用手稿,校读现在通行的《人间词话》下卷,就可以发现,赵万里辑录时修

7、改甚多。比如,大家熟悉的:“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手稿上的原文是:“言气质,言格律,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格律、神韵,末也。”又比如,王国维论及“词家多以景寓情,其专作情语而绝妙者”的时候,举了几个例子,最后是:“余乙稿中颇于此方面有开拓之功。”这句话辑录时被删去了。这种情况,一直延续下来,直到1960年校订本,还未得到改正。其实,整理别人的遗著,除核实材料、校正笔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