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cds的法律制度分析与展望

我国cds的法律制度分析与展望

ID:22610062

大小:4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30

我国cds的法律制度分析与展望_第1页
我国cds的法律制度分析与展望_第2页
我国cds的法律制度分析与展望_第3页
我国cds的法律制度分析与展望_第4页
我国cds的法律制度分析与展望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cds的法律制度分析与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CDS的法律制度分析与展望【摘要】CDS作为一种最基础的信用衍生品,其有效剥离信用风险的特点以及简单的产品结构使其成为十分适合我国市场参与者的一种信用风险规避手段,本文通过研究CDS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所表现出来的扩散信用风险以及难以监管等缺点,展开对于我国CDS立法的畅想。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匕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关键词】CDS法律制度风险当今社会,信用与个人生活已经紧密相连,信用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耍的

2、无形资产。伴随着信用而来的就是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已经成为了当前最重要的金融风险之一。为了应对信用风险,人们创造了诸多信用衍生品一一例如CDS并将其作为转移信用风险的主要手段。一、CDS的运作模式根据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2016年9刀发布的最新公告,信用违约互换(CDS)指,属于一种合约类信用风险缓释工具。1简单来讲,作为信用衍生品中最基础的产品,信用违约掉期就是由买方支付费用,对特定债务的违约概率进行“保险”,由卖方主动承担与特定债务相关的违约风险的一种协议。如下图所示,A拥有对C债权后,与B签订CDS协议,A向B支付一定的费用。当C履行债务时,B无需承担任

3、何责任,反而赚取了A支付的费用一一相当于保费;当C违约时,B需要承担合同责任,代替C向A履行债务。因而,在CDS协议下,A的债权总是可以实现的,B是否履行责任则由C的行为决定,这就将C违约的风险由A转移到了B。CDS运作模式示意图: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很明显地看出CDS的运作模式与同样作为风险转移工具的保险有类似之处。保险与信用违约互换均是由买方向卖方支付费用,当保险事件或信用事件发生时,由卖方来承担本应由买方承担的风险及损失。两者都是通过合同转移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但是与保险相比,信用违约互换并不需要特定“保险”标的,可以通过购入CDS合约进行投机,而保险则

4、不行。这也就是CDS作为金融衍生品与保险产品最大的区别。二、信用违约互换的立法现状信用违约互换(CDS)在我国依然是一个新鲜事物。2016年9月23□中国银行间交易协会发布了《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规则》以及相关配套文件,推出了信用违约互换(CDS)在内的两项新产品,此举将CDS引入了我国普通投资者的视野。但是对于我国目前对于CDS的法律规定,还十分匾乏。上述最新出台的《业务规则》作为我国H前唯一专门对CDS进行规定的文件还只是行业规定,尚未上升到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层面。2016年发布的部门规章一一《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关于本币交易系统升级到2

5、.6.3.0版本相关事宜的通知》中明确信用衍生品交易市场“新增信用违约互换市场”。但是此两份文件对于CDS仍然属于概括性的规定,对于CDS运作中的各种问题尚没有具体的规定,因此关于CDS的立法仍然处于十分不完备的状态。三、CDS的优势一一我国实行CDS的必要性(一)剥离信用风险CDS作为一种信用衍生品,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剥离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本质上是一种风险,与其他风险的区别在于其产生的源头是信用工具。如上述CDS的运作模式一节中所介绍到的,CDS在运作过程中实际上就实现了风险的转移。如今,信用工具在我国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信用风险也暴露的越来越多。

6、近些年来,公开发行的债券发生违约或信用事件的情况也日益增多。來自德勤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2月到7月仅仅6个月,违约数量和金额就分别达到62笔和376.3亿元。2因此,在违约风险如此大的金融市场,普通投资者、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等与信用工具息息相关的群体都急需一个能够将自己的信用风险剥离出去的工具,但我国0前还没有能够合理转移、分离信用风险的工具,这对于我国的信用产品交易以及投资者保护都是十分不利的。(二)产品结构简单H前,信用衍生品匕经发展出了多种类型,但是在我国依然没存得到普及,甚至很少得到关注,宄其原因主要在于各类信用衍生品的产品结构过于复杂,我国

7、目前的金融体系尚不完善,并不适合过于复杂的衍生品的运行,就算强行引入也只能“胎死腹中”,难以真正发挥作用。为了更加凸显CDS的这一优势,我们可以将CDS与其他几种主要的信用衍生品一一信用联系票据(CLN)、总收益互换(TRS)以及信用价差期权(CSO)进行简单的对比。CLN实际上是普通的固定收益证券与CDS相结合而产生的,其产品结构比CDS复杂是不言而喻的;TRS的产品结构比CDS复杂的原因在于,TRS的买方将信用资产处获得的收益全部转移给卖方,作为交换,卖方则承诺向买方交付协议资产增值的特定比例,而在CDS下,无论是资产还是收益都不发生转移,CDS买方仅仅

8、向卖方支付费用,买卖双方的关系更加简单、明了。并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