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笔记-德育原理

教育学笔记-德育原理

ID:22633425

大小:30.7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0

教育学笔记-德育原理_第1页
教育学笔记-德育原理_第2页
教育学笔记-德育原理_第3页
教育学笔记-德育原理_第4页
教育学笔记-德育原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笔记-德育原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古代德育与现代德育(每个时期的主要特点)人类的德育历程大体上经历了习俗性德育、古代德育和现代德育几个阶段习俗性德育(原始社会)的主要特点:1.当时的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内容,同时具有人人参与的全民性。2.由于劳动、生活、教育是一体的,道德教育是在习俗中存在,并且是以习俗的传承为主要内容。古代德育(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具有等级性、神秘性和经验性,几乎等同于道德教育。现代德育的主要特点:1.学校德育的民主化(参与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学双方都已经“平民化”);2.学校德育的世俗化(宗教教育与学校道德教育的分离);

2、3.学校德育的科学化(一是由于学校德育的世俗化,德育的合理性、德育理论的依据避免了神学化的命运。二是指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等近代科学的发展为学校德育问题的解释与解决提供了崭新的思路与可能。);4.学校德育的组织化(班级授课制)第二章现当代德育思想第一节苏霍姆林斯基一.主要内容:1.关于德育的地位、任务和内容(任务是培养意识;内容比较广泛)2.关于道德信念的形成与培养(道德信念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结果)3.关于德育的原则和方法(方法:正面教育,启发疏导,发扬每个学生的优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4.关于自我道德教育二、主要特点:(一)重视在自然的活动

3、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二)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在阅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三)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美的氛围中推进道德教育。(四)从学生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实施、实现德育目标。(五)重视培养学生自警、自励等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第二节科尔伯格一.主要内容:1.儿童道德发展的实质儿童是道德哲学家,儿童有自己的关于价值问题的思考方式,能够自发形成他们的道德观念,这些道德观念又形成有组

4、织的思维方式。2.道德判断的结构和内容道德判断结构和内容是一个判断的两个方面,两者彼此包含相互限定,结构规定了内容,内容体现了结构。因此,评价人们的道德成熟度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加以考虑。3.道德判断的结构和道德发展的阶段科尔伯格认为,我们对道德发展阶段的划分是根据道德判断的结构,而不是根据道德判断的内容。他主张,道德发展的机制是道德判断的认知结构的变化发展过程,道德判断中含有结构,结构限定判断发展的阶段。4.道德发展的条件科尔伯格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沿着垂直和水平两个序列发展。垂直序列的发展是由道德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推移,水平序列的发展是从

5、逻辑认知发展经社会认知发展向道德认知发展的推移。儿童的逻辑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是制约其道德认知发展的重要条件。 5.道德发展的动力科尔伯格认为,个体道德发展的动力既不是来自他的先天成熟,也不是来自他的后天学习,而是来自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二.主要特点:结构的差异性;不变的顺序性;结构的整体性;层次的整合性第三节价值澄清理论(拉思斯)一.主要内容:(关注的主要是价值观教育)认为有效的价值形成过程必需的七个步骤:1.自由地选择;2.从各种可能的选择中选择;3.认真思考每一种选择的后果再进行选择;4.赞同与珍视;5.确认;6.根据选择行动;7.重复。主要

6、是三个方面的内容:选择、珍视、行动第四节关怀理论(诺丁斯)一.主要内容:1、关怀释义诺丁斯提出,关怀是一种观点和态度,它由记忆、情感、能力等多种心理成分构成,并且使各种成分处于被激活的状态。2、关怀与教育目的3、正义与关怀4、女性与关怀5、创造实践机会,实现道德教育目的第五节品德教育一.主要内容:1.多元社会中仍然存在普遍认同的价值2.强调正面直接的道德教育3.要求学校与社区、家庭相互配合,建立立体综合的德育系统第三章德育本质与德育功能第一节德育的本质一.道德在生活中的“存在”:1.表现为道德主体的品质,可以称之为“德性”(品德);2.表现为道德主

7、体的行为,可称之为道德生活、道德实践或者“德性生活”。二.德育的本质:对于人的生活意义的求索和生存质量的提升。第二节:德育的功能一.德育功能的概念及其认识德育目的——想要德育干什么德育功能——德育(本来)能够干些什么德育效果——德育实际上干了什么二、德育的主要功能(一)德育的社会性功能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指的是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二)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是知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所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三)德育的教育性功能德育的价值教育属性德育对智育、体育、美育等的促进作用第四章德育对象与德育主体一.理解道德

8、教育的可能性“道德”是可教的吗直接的道德教育与间接的道德教育的统一,教授、学习与实践的统一,道德之知、情、意学习的统一,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