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的农田水利建设

北魏的农田水利建设

ID:22666100

大小:95.79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0-30

北魏的农田水利建设_第1页
北魏的农田水利建设_第2页
北魏的农田水利建设_第3页
北魏的农田水利建设_第4页
北魏的农田水利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魏的农田水利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北魏的农田水利建设摘要:北魏农田水利建设是伴随着鲜卑族由游牧生活向定居生活的转变而出现和发展的,并形成了代北地区、薄骨律镇地区、幽燕地区、徐淮地区、河洛地区等几大灌溉区。其发展与政府的重视是密不可分的,旱涝灾害的频仍发生使政府对农田水利事业关注有加,并积极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关键词:北魏;农田水利;建设在从游牧民族向农耕民族转变的历史过程中,北魏的农耕经济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伴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与之紧密相连的是农田水利事业蓬勃发展,并形成了几个大的有影响的农业灌溉区。随着军事力量向南推进,北魏对于前代所留存下来的灌溉

2、设施继续加以利用,使农田灌溉面积逐步扩大。兹对北魏农田水利分布区加以论考,并进而探讨其发展的历史原因。一、代北地区代北地区是北魏王朝的发迹地,也是北魏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最早进行的地区。开始于鲜卑族由游牧生活向定居生活转变之时,拓跋珪登国元年,“二月,幸定襄之盛乐。息众课农。”所谓的“息众课农”也就是拓跋部落由游牧经济向农业经济转变的过程,其间为发展农业生产必然要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登国九年,拓跋珪“使东平公元仪屯田于河北五原,至于梱杨塞外。”〔1)拓跋珪“命督屯田于河北,自五北魏的农田水利建设摘要:北魏农田水利建设是伴随着

3、鲜卑族由游牧生活向定居生活的转变而出现和发展的,并形成了代北地区、薄骨律镇地区、幽燕地区、徐淮地区、河洛地区等几大灌溉区。其发展与政府的重视是密不可分的,旱涝灾害的频仍发生使政府对农田水利事业关注有加,并积极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关键词:北魏;农田水利;建设在从游牧民族向农耕民族转变的历史过程中,北魏的农耕经济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伴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与之紧密相连的是农田水利事业蓬勃发展,并形成了几个大的有影响的农业灌溉区。随着军事力量向南推进,北魏对于前代所留存下来的灌溉设施继续加以利用,使农田灌溉面积逐步扩大。兹对北

4、魏农田水利分布区加以论考,并进而探讨其发展的历史原因。一、代北地区代北地区是北魏王朝的发迹地,也是北魏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最早进行的地区。开始于鲜卑族由游牧生活向定居生活转变之时,拓跋珪登国元年,“二月,幸定襄之盛乐。息众课农。”所谓的“息众课农”也就是拓跋部落由游牧经济向农业经济转变的过程,其间为发展农业生产必然要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登国九年,拓跋珪“使东平公元仪屯田于河北五原,至于梱杨塞外。”〔1)拓跋珪“命督屯田于河北,自五原至梱杨塞外,分农稼,大得人心。”〔2)从五原沿黄河到檲杨塞遍布屯田者,可以想见这里必然会引用黄

5、河之水灌溉农田。《水经注》卷三《河水注》记载这一带的黄河时云:“河水又东迳梱阳城南。”“又东过临沃县南河水又东,枝津出焉。河水又东流,石门水南注之。”“河水又东迳梱阳县故城南。”这一带是今天的河套地区,黄河的支流密布,有石门水流过,又有枝津水,“水上承大河于临沃县,东流七十里,北溉田南北二十里,注于河。”蛛网式的河流使农田水利建设能够迅速而普遍地开展起来。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使农业生产喜获丰收,以至于鲜卑族的另一个部落首领慕容垂在登国十年“秋七月,慕容垂遣其子宝来寇五原,造舟收谷”,后被打败。这一带也因此成为北魏的粮仓,

6、皇始二年四月,拓跋珪在与慕容宝交战时,“帝以军粮未集,乃诏征东大将军东平公元仪罢邺围,徙屯巨鹿,集租杨城。”可见杨城周围地区是北魏重要的产粮区,也是农田水利建设比较发达的地区。到了天兴元年二月,拓跋珪又“诏给内徙新民耕牛,计口受田3)鼓励部落民迁徙到水利便利处从事农业生产,是北魏历史的重大转变。从时人的言谈中也可以看出人们寻求水利便利之处从事农业生产的想法,拓跋珪因和跋“性尤奢淫”,收其而杀之,和跋在临刑前,对诸弟说:“遷北地瘠,可居水南,就耕良田,广为产业,各相勉励,务自纂修。”〔4)观和跋之意,表面是要求其弟选择灌

7、溉便利之处作为生存的居处,实际上是要其诸弟逃离拓跋珪的阵营,但也从侧面反映了遷水之南是发达的水利灌溉地区。渥水即今天的桑干河,发源于朔州一带,是当时灌溉便利的河流之一。到明元帝时仍然有新开辟的农耕地区,明元帝永兴五年八月“置新民于大宁川,给农器,计口受田宁川有遷水的支流,以此而论,大宁川一带必然是灌溉便利的农耕地区,是明元帝新开拓的米粮仓。道武帝和明元帝在代北一带所兴修的水利工程,使北魏通过屯田积谷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1)《魏书》卷二《太袓纪》。〔2)《魏书》卷十五《昭成子孙列传•元仪传》。(3)《魏书》卷二《太祖

8、纪》。〔4〕《魏书》卷二十八《和跋传》。〔5)《魏书》卷三《太宗纪》。代北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在以后的各个帝王时期仍然持续发展。景明四年十一月,宣武帝令源怀巡行北边六镇、恒燕朔三州,他所了解的情况是“自京师迁洛,边朔遥远,加连年旱俭,百姓困弊。”旱灾是百姓生活的重大威胁,在对百姓赈恤之后,源怀上表指出:“景明以来,北蕃连年灾旱,高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