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释读的静态文字学到当代书写的动态文字学

从释读的静态文字学到当代书写的动态文字学

ID:22692139

大小:6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30

从释读的静态文字学到当代书写的动态文字学_第1页
从释读的静态文字学到当代书写的动态文字学_第2页
从释读的静态文字学到当代书写的动态文字学_第3页
从释读的静态文字学到当代书写的动态文字学_第4页
从释读的静态文字学到当代书写的动态文字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释读的静态文字学到当代书写的动态文字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释读的静态文字学到当代书写的动态文字学  摘要:汉字社会功能的实现是通过释读与书写来进行的。释读的汉字学是以写好的汉字为研究对象,是静态的汉字学,其研究很难开掘汉字发展的内在规律,难以解释汉字发展中出现的诸多现象。汉字书写功能的加强,导致许多异构字与异写字的出现,使许多汉字的构造理据不断丧失,又不断重组。我们应注意汉字的动态书写及研究汉字书写的动态文字学。动态文字学在当代形成并趋于完善,得力于启功先生,他补足了解释文字学的另一面,解释了释读文学学中许多知其已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  关键词:静态文字学;汉字书写;动态文字学  Abstract:Thesocialfun

2、ctionofChinesecharactersisrealizedbyinterpretationandentofChinesecharactersnorexplainclearlythenumerousphenomenainthecourseofdevelopmentofChinesecharacters.Moreover,anyvaried-formedandvaried-eintobeing,andthemakingbasesofmanyChineseicicChinesephilology,icphilology    一    中国的文字学是从古代“小学”发展

3、来的,“小学”别称“六书学”,是以汉字的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很明显,这种文字学是从教给人认字的角度出发来总结的,也就是说,它是释读的文字学。金石之学始于宋代,清代晚期有了古文字学,本来已经扩大了文字学研究的范围,出现了“字母说”、“孳生说”、“三书说”……动摇了“六书”的地位,但是有一点并没有改变,那就是关注的仍然是汉字的结构,是汉字形与义的关系,仍然是释读的汉字学。  实际上,汉字在完成了初步的造字阶段进入大规模使用时期后,它的社会功能是由两个不可分割的过程合起来实现的,那就是释读与书写。对于任何人,母语可以自然习得而文字却需要刻意学习。释读

4、的初级阶段以认字为目的,高级阶段以阅读他人的书面语或复读自己的书面语为目的,都是对已经写好了的字初认或再认。  释读的汉字学是以写好的汉字为研究对象,所以是静态的汉字学;认字是认别人写好的字,所以又是接受的汉字学;以前的“小学”要认读经过大学问家规范过的字,而且把汉字当成“王政之始,经艺之本”来看待,这是雅文化(上层文化)正规教育的汉字学,后来的文字考据面对的书面语扩大为俗文献、小吏写的低级文书等等社会通行字,这是不论雅俗的汉字学,其目的仍然在认字和阅读。    二    字是写成的,光研究写好的字却不关注字是怎么写出来的,不是完整的汉字学,因为静态的研究很难深入开掘汉字

5、发展的内在规律,也无法对汉字发展中出现的诸多现象进行解释。  写好的汉字里表现出一些现象,实际上都与书写的事实有关。这里举出一些实例说明书写对构形的影响。现代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实用汉字是甲骨文、金文,因为书写的载体和工具不同,它们不但有风格上的差异,同一个字也有不同的写法。甲金文之后出现的简帛文字、纸写文字,都有主用字体和速写字体之分。隶书本来就是因篆书速写演化的,古隶与章草并行。楷书和行书、草书同时通行,没有行书,楷书的笔形无法实现。这些现象,是“六书学”解释不了的。汉字书写的社会性越来越强,异构字与异写字不断出现,不从动态的书写来观察,异写字的形成就无法解释。汉字字形忽

6、简忽繁,但始终保持不同程度的系统趋势,汉字构造的理据不断丧失,然后又不断恢复与重组,这种现象只靠观察别人写好的字,是难以理解的。要注意汉字书写的动态——也就是写字的过程,这种书写的汉字学始于当代,是启功先生将它系统化并完善的。    三    启功先生创建了汉字字体风格学,他对字体提出了宏观的定义:“所谓字体,即是指文字的形状,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指文字的组织构造以及它所属的大类型、总风格。例如说某字是象什么形,指什么事,某字是什么形什么声;或者它是属于‘篆’、‘隶’、‘草’、‘真’、‘行’的哪一种。其二是指某一书家、某一流派的艺术风格。例如说‘欧体’、‘颜体’等。”[

7、1]在这个定义里,启功先生明确地把字形与字体分开,把字体限定在按风格分类的范围内。同时,他把字体风格分为“大类型、总风格”和“某一书家、某一流派的艺术风格”两个方面。为了区别这两种不同的风格,我们称前者为“字体”,后者为“书体”。  一般人总以为,字体问题纯属书法问题,是艺术问题,与汉字学理论关系不大,因而未加重视。启功先生的《古代字体论稿》深入地揭示了字体问题在汉字学理论发展中的价值。字体风格是汉字发展中必须时时关注的问题,这是因为:第一,它不但自身是汉字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会影响到汉字学中的字形结构问题;第二,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