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环境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ID:22710421

大小:6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1

环境微生物学教学大纲_第1页
环境微生物学教学大纲_第2页
环境微生物学教学大纲_第3页
环境微生物学教学大纲_第4页
环境微生物学教学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微生物学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环境微生物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生-0403-制适用对象:环境科学专业一、前言环境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一个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本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环境微生物学基础知识,了解环境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生理、生态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与转化规律,深刻理解传统及新兴的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中所涉及的微生物学原理,逐步掌握环境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有害微生物的控制技术,了解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及相关的实验技术,为从事相关领域的科研和

2、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总学时为82,其中讲课50学时,自学2学时;实验30学时,学分4。教材选用:王家玲主编《环境微生物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实验教材选用徐威主编《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沈阳药科大学出版社,2005年。本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二、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基本内容];微生物与环境;环境微生物学的定义与研究任务;[基本要求]掌握微生物的概念;了解微生物的特点和微生物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微生物对化学污染物的防治;微生物对环境的有害影响和防治;环境检测中的微生物学技术与方法了解微生

3、物对化学污染物的防治及其他有利影响;了解微生物对环境的有害影响和防治;了解环境检测中的微生物学技术与方法第二章环境中微生物(16学时)[基本内容];真细菌的大小和形态、细胞结构、培养特征和繁殖方式;放线菌的形态和结构;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学功能;非细胞型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基本要求]掌握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了解微生物的特点;掌握细菌的大小、形态、结构、培养特征和繁殖方式;掌握放线菌的大小、形态、结构、培养特征和繁殖方式;了解其他细菌型微生物(自学2学时)掌握酵母菌、霉菌等大小、形态、结构、培养特征和繁殖方式了解原生

4、动物和藻类特点(其中2学时为自学内容)掌握病毒的大小、形态、结构、繁殖。了解病毒对物理化学因素的抵抗力及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去除效果第三章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8学时)教学内容及要求:[基本内容]微生物生长繁殖,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测定方法;微生物的生长曲线特点及测定方法;微生物连续培养的基本原理,恒浊和恒化培养的技术特点,微生物同步生长的概念和获得方法;温度、氧气、PH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抗代谢物对微生物作用的机理,抗代谢物与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微生物的能量代谢是新陈代谢中的核心问题;微生物的氧化产能类型。微生物对纤维素、淀粉、蛋白质、脂肪

5、等分解方式;微生物分解代谢产物中的与菌种鉴定有关的生化反应。[基本要求]掌握微生物生长及测定的方法;了解微生物连续培养的基本原理及常见类型;了解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掌握抗代谢物对微生物的作用机制。熟悉恒浊连续培养和恒化连续培养的特点及应用。掌握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概念和主要产能方式。熟悉微生物的合成代谢、分解及分解性代谢产物的应用。第四章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4学时)[基本内容]微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微生物的变异与基因突变,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基本要求]了解微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掌握基因突变的概念和机理;掌

6、握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的方式;了解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的形式。第五章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相互关系(2学时)[基本内容]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基本要求]了解微生物在土壤中分布;了解微生物在水中分布和饮水的卫生学指标;了解微生物在空气中分布,掌握空气中微生物的测定方法;了解微生物在正常人身体的分布,掌握正常菌群的含义和生理意义。第六章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2学时)[基本内容]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的种类;微生物毒素污染与危害;微生物与水体富营养化。[基本要求]了解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了解微生物毒素污染与危害;微生物一般代

7、谢产物的污染与危害熟悉;掌握微生物与水体富营养化及富营养化发生机理。第七章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6学时)[基本内容]生物降解与生物转化;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基本要求]掌握生物降解与生物转化的含义;了解有机污染物的可生物降解性;熟悉微生物降解污染物一般途径;掌握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方式;第八章污水的生物处理(6学时)[基本内容]污水生物处理的概述;有机污水的生物处理;氮磷污水的生物处理[基本要求]了解水体污染状况,熟悉污染物浓度指标;掌握污水排放标准和污水处理一般技术途径;掌握有机污水处理基本原理;熟悉好氧生物处理和厌

8、氧生物处理法;了解生物脱氮技术和生物脱磷技术;第九章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2学时)[基本内容]生物修复的类型;生物修复的应用。[基本要求]掌握生物修复概念、原理。了解生物修复的发展过程。熟悉原位生物修复和易位生物修复第十章微生物检测环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