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额环境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

大班额环境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

ID:22745948

大小:144.50 KB

页数:65页

时间:2018-10-31

大班额环境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_第1页
大班额环境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_第2页
大班额环境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_第3页
大班额环境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_第4页
大班额环境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班额环境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大班额环境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研究方案一、问题的提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经济已初显端倪,这就决定了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它是教育教学工作中永恒的主题。近几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大班额已是城区学校每个年级的普遍现象,每班人数高达八十以上,在大班额环境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广大城区学校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道,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即使教师们普遍认为新课程理念是先进的,但是在大班额的环境下,似乎新课程理念难以落实,为此,我们提出“大班额环境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

2、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二、课题界定65所谓大班额一是指班级规模超过法定人数;二是指班级规模超出教育规律允许的人数。无论从哪个标准来衡量,大班额问题都是非常严重的。参照教育部班额标准,一般认为中、小学校46—56人为“大班额”,56—65人为“超大班额”,66人以上为“特大班额”。而近几年来,流动人口不断向城区涌入,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导致了“特大班额”现象,根据我校教学班的数据显示:一年级七个班:每班平均人数是82人左右;二年级六个班:每班平均人数是80人左右;三年级五个班:

3、每班平均人数是82人左右;四年级五个班:每班平均人数是84人左右;五年级五个班:每班平均人数是88人左右;六年级六个班:每班平均人数是85人左右。根据以上数据,我校各年级均属于“特大班额”,这种“特大班额”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本课题的大班额其实都是超大班和特大班,是实施创新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急待解决的问题。三、“大班额”存在的现状、困难及研究的必要性(一)现状1、教学管理设计、实施仍以原“小班”65方式。(我校各年级各班人数均在80人以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际上只重视班上中、优学生,而对其它的待进生都是力不从心,鞭长莫及。)2、探究法、讨论法

4、、实验法、启发法在“特大班额”中无法全面实施。3、教师负担加重。学生情况难以全面掌握,作业批改量大,个别教育相对减弱(例如:我校的特大班语、数学生课代表每班都得安排两名,因为学生人数多,作业数量多,相对的重量就大,一个课代表无法把全班的作业送到教师的办公室)。4、通过对本校的师生问卷调查,发现影响目前教学质量的原因是:①“班额大”学生差异大,教学定位难以把握。②教育教学信息难以全面反馈。③学生不适应“大班额”的学习方法,从而产生了学习效率低的现象。④教师批改作业负担过重,无时间和学生进行思想沟通,更无时间进行业务学习。(二)困难“大班额”教学老师都感到:

5、课前准备有信心,上课实施力不从心,课后回想不安心,其主要困难有如下几点:1、学生人数多,个体差异大,教学定位难以把握。652、组织实施探究学习的教学过程复杂,如参差不齐,增加了完成教学目标的困难。3、全体与个体的关系难以定位,因材施教,个性发展的教学难以实现。4、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大班额”的组织教学相当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浪费相当数量的时间进行组织教学,从而影响了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5、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重负担加重。(三)研究的必要性我校是一所有百年历史的学校,教学质量在全县都是一直保持前茅,教学设备先进,师资一流,原来城区是分片入

6、学,就近入学,由于学校的发展,难以跟上当今改革的步伐,农村租房陪读的学生日益增多,一年级由原来的五个班扩到现在的七个班,还是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这种情况,老师们就只能在“大班额”环境下如何教学进行探讨和研究。因为大班额条件下的教学出现种种问题与困难,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探索“大班额”65条件下教学互动的有效性实施问题,充分挖掘每节课各个环节的教育价值很有必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每堂探究活动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生活化、真实化的情境中交流,通过主动式教学让学生在“大班额”的环境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习生存,

7、学会做人,作为现实中的教师,是应该尽职尽责地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做新时代的“新园丁”,新型“大班额”研究成果向兄弟学校进行推广。四、课题的理论依据新课程标准倡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这些都是以学生的积极性为前提的,没有学生的参与与合作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1、互动式理论互动式教学作为一种“能在教学中实现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在彼此坦诚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达到不同的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与学双方的主动性,创造性,构建发展学生才能的平台”的教学方式,已经普遍被我校教师采

8、用,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师生互动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